论家庭道德的社会化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兰芬,女,1950年9月生,现为苏州大学政治系副教授

原文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家庭道德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规范、调节、约束家庭生活、家庭关系和家庭成员行为的道德准则。社会化了的家庭道德既是家庭生活质量的保障,又是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根基。因此,家庭道德社会化是家庭道德建设和社会道德建设两大领域的交叉课题。它所要解决的是关于家庭道德与社会道德如何接轨的问题。本文拟对家庭道德社会化的若干理论略陈管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

       家庭道德社会化的过程是社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及其价值观念凝结为家庭文化观念和自觉行动的过程。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家庭成员熟知社会对他们的道德期待,并努力修炼实现这些道德期待的行为能力。

       家庭道德的社会化反映了家庭道德与社会道德接轨的本质关系。具体来说,就是指家庭道德怎样成为社会道德的有机部分,怎样使家庭道德与社会道德趋于一致化,从而使家庭道德获得在社会道德体系中生存、发展的权力,成为推动社会道德进步的主体力量。因此,家庭道德的社会化,就是一种运用社会化的道德评价和道德培训方式即按照整个社会或社会集团的道德准则的统一要求,来规范家庭成员行为和协调家庭成员关系的道德活动方式。

       家庭道德的社会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家庭被社会道德的单向同化。因为家庭道德也具有能动作用,有它独特的自我发展轨道。第一,家庭依存于社会。家庭自产生之日起,它就不是一个孤立而又自我封闭的体系,任何社会机构都是在与某个家庭中的成员打交道。家庭总是参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活动,并在这种参与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家庭对社会的这种依赖性,决定了家庭道德必须社会化。第二,家庭道德受制于社会道德。家庭道德在社会道德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受社会制约的。家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道德认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等,都要受他所处的时代、阶级、历史文化、价值观念所制约。家庭道德总是在一定社会道德规范和观念制约下谋求自身发展的。第三,家庭道德丰富和发展着社会道德。在家庭道德社会化过程中,社会道德作用和影响着家庭道德,家庭道德也渗透、反作用于社会道德。家庭在接受并遵循某种社会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同时,也发展丰富着社会道德风尚。家庭道德就是在与社会道德的互动过程中实现其社会化的。由此可见,家庭道德的社会化并不只是在社会道德强制下进行的,而是通过社会道德的引导与家庭道德自觉追求来实现的。

       由于家庭道德是在家庭与社会交互作用的活动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家庭道德社会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建立并坚持一整套有利于家庭与社会之间相互沟通,培养和激发人的社会能力的操作原则。

       其一是可行性原则。家庭道德社会化要求水准的确定,不能脱离实际而主观臆断,应充分考虑主客观因素,并反复论证,使其具有可行性。判断家庭道德社会化的基本要求是否具有可行性,最根本的标志就是看它能否被家庭成员普遍接受。因此,社会不仅要考虑对家庭提出什么道德要求,而且要探索富有个体差异的家庭成员可能以什么方式接受什么样的道德要求。只有与家庭成员的认识水平、接收能力和思想轨迹适应时,社会输出的道德信息才能在其大脑中留下记忆的痕迹,达到入耳入脑的效果。所以,社会必须深入了解和认真研究家庭的基本状况:家庭的人员构成;角色分布;成员的思想轨迹、需求层次、心理状态等。积极探索家庭道德发展中的“最近发展区”,使社会的道德要求与这一“最近发展区”靠扰,实现其一定程度上的统一,以此一步步地引导家庭成员向更高的道德水平迈进,逐步实现社会预期的道德目标。当前,中国家庭道德社会化的要求水准,就必须从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变化了的人的思想文化素质、思维方式、需求层次、价值取向出发,提出与此相适应的家庭道德社会化的操作标准、操作方式和操作渠道。

       其二是经常性原则。良好家庭道德风尚的形成,既非一蹴而就,也非一劳永逸,它需要日积月累、水滴石穿之韧性。这是因为:(1)家庭道德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在一定环境下,有其相对稳定性。如尊老爱幼、男女平等、礼貌待客等。对这些内容必须经常进行教育,以逐步形成与社会道德环境相一致的道德观念。(2)社会道德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家庭道德社会化不断增添着新内容。为了使其成员适应社会道德的不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进行经常性教育。(3)人们的道德观念总是发生变化的,为了调控其发展方向,使人员朝着社会需要的方向前进,也必须经常进行社会化教育。(4)任何一种道德社会化内容的实现,都难一次就使某个人、某个家庭全部接受。不断深化,才可能达此目的。这种经常性特征,表明家庭道德社会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社会教育过程,需要人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其三是凝聚性原则。良好家庭道德氛围的形成,需要家庭全体成员的积极行动,共同努力。家庭是由各种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组合而成的。家庭成员之间这种天然的联系为形成家庭的合力奠定了基础。目前,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人际关系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等价交换原则的影响,人际之间传统的温情脉脉的情感关系正在逐步被经济为主要因素的利益关系所替代。同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高社会化必然增加人际交往的流动度和复杂性。人们为了顺利进行各种利益交换,不得不弱化人际之间的情感联系,而去遵循社会交往的等价原则,这就有可能导致人们社会情感的疏远。但是,人毕竟是高级的“情感动物”,为了弥补社会交换中的情感失落,则将情感的追求和满足转移到家庭之中。因此,情感在家庭中的地位日趋增强,从而使家庭产生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