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观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人民日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随着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与发展,人们的价值观正在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成为全国人民认同的社会总体价值目标。各行各业都围绕着这个社会总体价值目标而努力奋斗。第二,冲击了过去长期以来一些陈腐、守旧、错误的价值观念,如论资排辈、等级森严的价值观念,轻视商业和商人的价值观念,以及忽视个人正当利益的价值观念,等等。第三,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出现了许多新的价值观念,如自主、自强、自立的价值观念,竞争观念,风险观念,效益观念,平等观念,等等。第四,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得到了恢复,社会在对人生价值观的要求上不再搞“一刀切”,注意了价值观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所有这些,都反映了我国当前社会价值观发展的主流。

       但是,在当前人们的价值观领域里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表现有:其一,一些人受过去旧的价值观影响较深,对这场社会变革所具有的社会价值认识不够,因此,行动缺乏积极进取。其二,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虚无主义等价值观,在有些地方、部门有进一步泛滥的趋势;有的人甚至在这些错误价值观的支配下,走上了腐化堕落和犯罪的道路。其三,这些年国家观念、全局观念、集体观念、义务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逐渐淡薄,若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导致社会凝聚力减弱和离心倾向的增强。其四,由于各种价值观念交错、撞击在一起,使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眼花缭乱,出现了价值观上的混乱,等等。

       面对这种急剧变化的价值观,人们有的赞扬,有的批评指责,更有相当多的人士担忧。因此,从理论上搞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生价值观的关系,这对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人们价值观发展的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二

       价值观的教育问题,党和政府一直很重视。1986年,在《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就明确提出要“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改革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从这以后,在中央的文件和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中,谈到这个问题时,都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或“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它包括哪些内容呢?

       所谓价值观,简单地说,就是关于价值的基本观点。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各个领域都存在着价值问题,譬如,吃饭要讲营养价值;穿衣服要讲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买东西要讲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听音乐、看电影、戏曲,要讲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等等。上述种种价值,实际上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这些物同人发生关系并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而表现出来,是人对这些物的具体价值的认识或具体的价值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认识,就可形成比具体价值观念更为抽象的价值观。所以,价值观包含价值观念中一般的东西,是各种价值观念的基本观点。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呢?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从认识论的角度谈了什么是“正确”的问题。他说:“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可见,通过反复实践,证明符合事实、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价值观就是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建国40多年来的反复实践,通过各种价值观的互相撞击和比较,我认为,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这个世界观是当代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正确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它是指导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正确认识世界、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人生的指南。同样,它也是指导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指南。在我们这个社会,凡是正确的价值观,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符合唯物论、符合辩证法,符合自然、社会、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像爱国主义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等。反之,凡是不正确的价值观,总是受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影响,背离唯物论,背离辩证法,背离自然、社会、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像个人主义价值观、实用主义价值观等。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先就必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第二,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总体价值目标。这个总体价值目标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个基本路线是根据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根据我国40多年来全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经验教训所作出的重大选择,也是在大胆地排除了“左”的、“右”的价值观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社会发展的正确价值目标的体现。当前在我国,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否正确,就看他的言行是否有利于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三,符合衡量社会主义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价值标准,即“三个有利于”的“判断的标准”。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是说,人们一切工作、行为价值的有无或大小,皆取决于它在根本上对社会主义社会、国家、人民三个价值主体是否有利,有利的就有价值,不利的就无价值;利大的,价值就大,利小的,价值就小。

       第四,符合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价值导向。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主旋律,体现了我国社会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人们价值观的根本体现。除“三个有利于”这个最根本的价值标准外,它也是评价、衡量人们价值观的主要标准,特别是在宣传、新闻、文艺、教育等领域,凡是正确的价值观,都应该体现、符合这个标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