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

作 者:

作者简介:
夏伟东 《高校理论战线》杂志副总编

原文出处:
新视野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可不可以说,我们是在理论准备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进入市场经济的。对什么是市场经济,特别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不甚清楚,因而对市场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律,所应遵守的规范,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以及正常运作的基本保障条件,等等,均缺乏深刻的认识。相反,理论界从一开始起就有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以为只要进入市场机制,市场就会自发地解决一切问题,“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因此付出代价也是必然的,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步入光明的坦途。

       这样的盲目乐观的情绪,这样的理论准备不足的窘境,在道德建设上的反映,就是不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如何看待道德的功用。更具体的表现,就是一种非常盲目的“自发论”和“代价论”的流行,甚至还有“道德虚无主义”的流行,以为市场经济可以抛弃现有的一切美德,市场经济就是“价值重估”,就是“转轨”,就是“阵痛”,“长痛不如短痛”,等等。

       理论准备的相对不足,这是一个正被实践的事实,是当今中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一种实际情况,其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的特殊性。但是,这种状况虽然是“合理的”,却不是“理想的”。现实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决定了这种实践超前、理论滞后的合理性,决定了“先有实践,后有文件”的合理性;但这种合理性终究还是受一种“不得已性”所决定的。理想的情况,当然应是正确的理论指导正确的实践,正确的文件指导正确的实践。事实上,人的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这是人的行为区别于动物的行为的根本点。一定的实践,不是受这一种理论的指导,便是受那一种理论的指导,这是毫无疑义的。所以,那种认为可以只管实践,不管理论的说法,甚至于认为可以有不受理论指导的、纯经验主义的实践的说法,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历史证明,凡是轻视理论的党、国家、民族,最终没有不受惩罚的。我们决不能片面地为“先有实践,后有文件”拍手叫好,这一口号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肯定不可等同而语。

       在道德建设上,首要的就是要反对指导思想上的虚无主义,以及自发论和代价论,认真研究市场经济与道德的相互关系问题,既使道德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又使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道德服务,二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萨缪尔森曾这样对中国记者说:“在当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取代市场来组织一个复杂的、大型的经济。问题是,市场是无心的,没有头脑的,它从不会思考,不顾忌什么。”无独有偶,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教授马克维茨也这样对中国记者说:“市场没有心脏和大脑,因而不能指望市场自身能够自觉地意识到它所带来的严重的社会不平等,更不能指望市场自身来纠正这种不平等。”市场经济国家研究市场经济的大师们的如是告诫,不知道对道德虚无主义论者以及自发论者和代价论者,能否起一点启示作用。

       说到底,市场经济本身确实是“无所顾忌”的,它自始至终都在贯彻“等价交换”等经济法则。这些经济法则,可能具有对人类道德起促进作用的一面,如增强人们的效率意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等等;也可能具有对人类道德起促退作用的一面,如贫富悬殊、自我中心、金钱至上、畸型消费,等等。因此,市场经济本身不但不可能自发地尤其是自觉地促进道德的发展,而且还必须靠若干的“规则”来规范它的运行机制,用这些规则来调整它的运作方向,弥补它的自然缺陷。市场经济没有心脏和大脑,人们不得不为其装上心脏和大脑。

       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的确应是一种“规则经济”,准确地说,市场经济应是“法制经济”,应是“道德经济”,等等。法律、道德就是规则,就是规范,法律和道德是靠规范来发挥作用的。规范什么?规范行为,规范个人、群体和全社会的行为。所谓规范市场经济,实际就是规范市场经济的行为主体(个人、群体和社会)的行为。因此,市场经济不但是法制经济,也同样是道德经济;法制经济的意识似乎已开始深入人心,而道德经济的意识则远未受到社会和个人的重视。正是出于这样的现实,今天我们谈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最根本的,就是要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的意识,深入到更多人的意识中去。市场经济需要不同的心脏和大脑,而道德便是一种心脏和大脑,而且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心脏和大脑。

      

       (二)

       回顾一下在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思想家进行道德思想探索的历史,将从一个侧面,帮助我们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西方社会在经历了文艺复兴的洗礼之后,资产阶级逐渐登上了西方历史的舞台,资本主义得到迅速的发展。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在人文主义思想中,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私欲、利己心,当时成为新兴资产阶级与宗教禁欲主义相抗衡的利剑。因此,资本主义的发展,无疑是与当时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迅速发展以及受此驱动的人的私欲的膨胀直接相关的。资产阶级抗击并打败封建阶级的一个重要思想武器,就是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理论,即堂而皇之地宣扬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人都是为自己的私利而奔忙的,正是人的私欲和私利,驱动了人的创造力,从而推动了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17世纪英国著名的利己主义思想家霍布斯,就公开声称“人对人是豺狼”,并在“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他的利己主义的社会契约理论。霍布斯的理论,实际就是当时物欲横流、人人自私的社会现实的一种写照,同时也表明了当时的思想家对待经济与道德的相互关系的一种基本倾向。这种倾向后来被证明是幼稚的,因为它基本上否定了道德的作用,只强调个体自私自利的物欲的一面,淡忘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否定了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