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伦理价值观比较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鸿斌 信阳师院政法系 信阳市 464000

原文出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和“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是中西方两种不同的人生信条,可分别概括为人情主义和个人主义。

       为什么中西方的人生信条会有这种不同?它们在各自的社会中有什么功能?本文试就它们的形成原因、社会功能作一粗浅比较,挖掘出其中具有普遍性、全人类性的合理因素,以利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伦理价值体系。

      

       一、概念的界定

       (一)人情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和基本特征究竟是什么?理论界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等几种概括,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准确。

       要准确地表述中国伦理精神的实质和特征,应从中国文化所具有的特殊逻辑和机制中去寻找。中国伦理精神“既不是人文主义、人本主义的,也不是人道主义的,而是人情主义的。”①

       所谓人情主义,简言之,就是以人伦为基础,以情感、情理为法则,处理人际关系的思想和观点。人情主义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情感为主体,血缘为基础的人伦本位。个体只有在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才能确立自我,离开这些关系,人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个体就不会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2)以德性修养,心意感通为人情法则。就是通过涵养德性、修己正心、以心换心、将心比心来建立为人、待人、治人的伦理关系,使人格得以形成和发展,达到个体道德和社会伦理的统一。(3)以情的施予--接受--回报为机制的治人方式。它与中国血缘宗法关系相结合,形成一种伦理政治,即儒家的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

       (二)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产生的一种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并服务于个人目的的一种思想体系。个人主义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在价值目标上,一切均以个人为中心。人体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一切个体在道义上是平等的。(2)高度重视个人的民主和自由,广泛强调自我支配、自我控制,反对国家、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干预和约束。这种思想往往导致无政府主义。(3)作为财产制度,主张维护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性。

      

       二、人情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成因

       (一)不同的文化背景

       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其赖以生成和繁衍的客观基础。人情主义和个人主义形成的文化背景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地理环境上的大陆型和海洋型

       从文化生成的地理环境上说,中国文化是大陆型文化,西方文化则是海洋型文化。

       中国的先民自古生活在东亚大陆上。其地理特征是一面临海三面连陆,内陆地域广阔,山川交横,交通极为不便,对外交流较少。这就造成与外界文化的阻隔,同时也保持了自身文化的连续性,形成了独特的大陆民族文化心态和意识。这种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华民族极为浓烈的民族观念,以及重土轻迁,眷念家园国土的情怀,形成了一种以家族情感为基础的爱国主义。“游子之心”“赤子之心”,就是其鲜明的写照。

       作为西方文化发源地的古希腊、罗马则是典型的海洋型民族,近现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大都与海洋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地理环境是多面临海,海上交通方便。这便于与外界文化的交往,很容易吸取外来文化。G·F赫德森说:“希腊文化诞生和成长于欧亚两大洲中间那狭长的大海的岛屿和半岛。”居住着“一些相当先进的种族,可以成为聪明的学生,但他们又是相当原始的,容易接受其他的文化”,②使自身文化具有间断性。古希腊就是吸收了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化成果,并加以消融,形成自己的文化的。由此,海洋成了他们的生活之源,造就了其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灵活性、进取性是其特点。

       2、经济上的农业社会与工商社会

       不同的生产方式,产生不同的文化。中国基本上是传统的农业社会,而西方则主要是工商社会。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农业文化,西方文化是工商文化。

       中国的农业社会与大陆型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中国三面连接陆地,陆地面积大、土地资源丰富。先民们要生存,只有依靠土地。大约早在六千年前后,就逐步由采集进入以种植经济为基本方式的农业社会。而作为国民主体的农民,大都束缚在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很少流动,过着自给自足的安逸生活,年复一年地从事着简单再生产。由于农业与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战胜自然的过程中,单个的个人力量显得十分弱小,只有群体的合力才能发挥人力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就比较注重群体。

       西方的情形与此不同。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单靠小面积的农业种植,远远不能维持人们的生存需要。所以,古希腊人一开始就航海经商,为了能换取更多的生活必须品,兴办了手工业。后逐步得到了发展,从而就创造了一种工商业文化。

       3、社会结构的家国一体和家国分离

       人类社会文明的真正开端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中西方走了两条不同的路线。中国是家庭--家族--村落--国,而西方则是家族--私产--国家。从方式上看,前者走了一条“人惟求旧”,“器惟求新”的道路;从内容上看,前者形成了以家代国,以家涵盖国,由家及国的社会结构,后者形成家国分离的格局。在中国,由家庭形成家族,在此基础上形成村落,再在村落的基础上形成国。在从原始社会跨入阶级社会的过程中,是以氏族血缘为纽带直接过渡的,氏族首领直接转化为贵族,家庭奴隶制发展成为家族奴隶制,而后又由家族奴隶制转化为国家奴隶制。这种“家天下”的结构和格局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得到了完善和发展。在中国,家成了国的缩影,国成了一个扩大的家。家的原理和国的原理在逻辑和事实上具有贯通性和一致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