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与首要道德,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进步,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强,从民间到官方,传统孝道文化都非常受重视。2013年7月19日至2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联合湖北工程学院中华孝文化研究中心、韩国圣山孝大学院大学孝文化研究所、韩国孝学会,共同主办了以“传统孝道的当代意义与多元对话”国际学术会议。 来自中国内地、台湾、香港以及韩国、美国的五十余位学者莅会,共提交论文42篇,国际著名比较哲学与汉学家安乐哲教授,韩国圣山孝大学院大学校长、韩国孝学会会长崔圣奎先生,海峡两岸著名学者黎建球、万俊人、肖群忠、肖波等出席会议。与会人员围绕会议主题,分别讨论了如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传统孝道的文本与历史演变;二是传统孝道的问题及其义理研究;三是多元文化与宗教孝道观的比较研究;四是传统孝道的当代意义与反思。以下分别从上述几个方面略加述评。 一、传统孝道的文本与历史演变 传统孝道的文本与历史演变,是本主题研究的基础。《〈论语〉的‘孝’:儒家角色伦理与代际传递之动力》一文虽然立足《论语》文本,但实际上是以一个中西比较哲学家的广阔视野,阐述了孝是立足于关系至上的儒家角色伦理基础之上的,是一种代际、文化继承与传递的动力。该文对“孝”的最新英译也值得关注和重视:“按照惯例,‘孝’用英语可以表达为filial piety(子女的虔敬),但是我们把它译成family reverence(家庭尊重)。” 《先秦孝悌观之形成、演进及其当代困境》一文以《四书》与“郭店楚简”为材料论述文章主题,勾勒了先秦孝悌观演变的内在逻辑,该文对美国学界关于孝道的支持与反对理论做的简单介绍,对楚简材料中孝道观的概括梳理都值得关注。该文对孝之本质在于敬诚志道、孝是中国人自我实现的必由之路、孝与政等的理论困境的揭示都是新的贡献。 魏晋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个变革时期,这一时期传统孝道是如何变迁的?《从魏晋时期的孝道讨论看传统孝道的变迁》一文以思想史与生活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我们揭示了这一时期的孝道变迁。该文指出:“魏晋时期,尽管玄风日盛,祸乱迭起,传统儒家道德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伪孝道受到了反名教士人的激烈批判,但是,孝道本身并没有因之而解构,而是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时代话语中,成为魏晋时期新的思想话题,表达了魏晋士人对传统孝道的困惑,也展现了他们对注入了新的元素的孝的思考。围绕着孝道出现了忠君与孝父之争,名教与自然之争,生孝与死孝之争。这些争论兼具道德思想史、道德生活史以及教化传播的意义,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传统出现了松动,但并未被撼动;孝道注入了新意,但不曾被取消。”这种断代史学研究非常有意义。 二、传统孝道的问题及其义理研究 问题与义理研究,也是孝道研究的重要方面,《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一文认为,孝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立国之本与社会之基;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显著特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孝是中华传统道德的百善之先。孝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深厚的影响,孝成为中国文化逻辑之网的纽结和核心。孝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体现在:第一,孝在当代中国社会不再可能成为整个社会的精神基础;第二,孝作为传统文化的首要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可以成为重要的价值资源;第三,孝在当代社会不再可能成为“全德”,但仍可成为“源德”与“首德”。孝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体现在:一是孝有助于当代社会养老问题的解决;二是孝文化的弘扬有助于亲子关系和代际关系的和谐,进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三是孝文化有助于推动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四是孝文化有助于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传统孝道的生命本体意识》一文则从生命论的角度解释并论证了孝在中国文化中何以成为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的原因和理由。该文认为,在传统孝道的丰富内涵中,“追孝”、“不朽”与“继后”等观念,具有鲜明的生命本体意识。重视尊祖敬宗的祭祀,就是对自身命之所由与所出的生命本根的尊重。重视德业的不朽,延续并发展了中华的文化生命,而继后则是对生命价值的直接肯定。《仁与孝的关系及其现代价值》一文则从思想史的纵向、义理诠释的横向及当代关怀三个纬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该文指出汉唐以孝悌为仁之本,宋儒提出论行仁为孝弟之本,论行仁孝弟为仁之本,把“仁”看做是超越的形而上本体,而把“孝”统属于“仁”本体意蕴之中,强调孝的道德实践性。明清以后学者批评宋明儒者,回归汉唐孝悌为仁之本,从思想史的发展逻辑上看走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道路。仁与孝关系的讨论融天道性命与百姓日用、道德哲学与道德实践、伦理核心与伦理基础为一体,形成体用、本末、先后、总分等相互融摄、相互包含,形成了相辅相成、相维相济、互为支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而独特的思想结构形态。 三、多元文化与宗教孝道观的比较研究 孝虽是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与特色,但不同文化与宗教,都有处理亲子代际关系的文化传统。另外,各种宗教也有对待孝道的不同态度。不同时空与文化背景下的孝道观是如何的,中韩孝道之比较与中韩孝道之交流,这些问题在学者们提交的论文中都有所探究,使孝道文化对话体现出一种多元性与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