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哲学与现实的重大课题 1985年我写就了《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一文①,此文发表后引起长达二年的讨论。讨论表明,应将社会改革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范畴的观点,已得到学术界的赞同。 在经典作家的著作中,往往出现社会改革和社会改良通用的情况。如果我们把社会改良看作就是社会改革的话,应当承认,传统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中有社会改革这个概念;如果我们把二者加以区分,那就会发现,多数教科书就没有社会改革这个词。教科书多采用社会改良这个概念,首先和主要地是把它作为一种机会主义来看待的,并且往往是为着批判才去多费笔墨。这种批判无疑是必要的,问题在于教科书始终只是立足于社会革命来谈改革和改良,把它仅仅看作是革命的副产品顺便谈到。除此之外,再没有关于社会改革的专门论述,这就抹煞了社会改革所具有独立意义和价值,也表明传统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并没有把社会改革作为一个基本范畴来看待。 可是,历史的发展进程表明,人类社会也是循着辩证法规律发展的,既有每一社会形态的自身改革过程,也有从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飞跃的社会革命。这两种发展都是必需的,离开改革就谈不上每一种社会形态的发展,从而也就谈不上什么革命。而且社会革命作为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在全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也没有多少次,社会改革则贯穿于一切社会形态的漫长发展过程中。由于每一种社会形态都要经历许多不同的发展阶段,因而大的社会改革也要经历多次,如果不研究这些改革,就无法说明一种社会形态的自身发展过程。尤其是,当新的生产关系和新型革命阶级在旧社会的胎胞里尚未出现之前,就提不出社会革命的任务,而只能提出社会改革的要求。这充分表明,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一样,具有不可取代的独立意义和价值。可见,始终只是立足于革命来谈改革和改良,把改革仅仅看作是革命的副产品,远没有涉及社会改革的全部内容,而且没有涉及社会改革的最基本内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的主要缺陷也正在这里。 把社会改革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范畴,其主要根据在于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借以解决的两种基本形式,各自都具有独立意义和价值,因而应根据实践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不同进程把它们分别加以强调。只有这样,才能使理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都具有实践性和生命力。过去,由于没有把社会改革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范畴,致使许多人以为马克思主义就只是革命,似乎不以革命为主要任务就是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从这种观念出发,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仍然是只强调革命,导致了一系列错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这种错误,把工作重点转到改革开放,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自身建设上来,把改革作为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这种转变的正确性已为实践所证实。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符合现实,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现在世界上真正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②,即和平与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问题,作为“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其战略形式就是改革。和平与发展也就是在改革中发展,当代遍及全球的改革思潮和改革潮流,就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标志,改革是推动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本形式和动力。 当代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结果。世界经济的总规律把各国经济纳入了世界经济大循环中,迫使各国都必须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进行改革。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如果不能及时改革以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就会在竞争中失利,并导致政治上的被动和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为保持它们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地位,不断地进行改革;发展中国家则力图通过大力改革发展经济,摆脱贫困落后面貌,并实现现代化,追赶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反思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面对当代世界发展的新形势,争取通过改革来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些不同的改革形成了当代世界纷繁复杂的改革潮流。 当代世界的改革潮流是很复杂的,但是,社会主义改革和资本主义改革是当代世界改革潮流的基本格局,各种改革无不受其影响和制约,并最终从属于这两种改革。在这种情况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首先把社会改革作为防止国家内部革命,并同社会主义国家竞争和斗争的手段。所谓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也就是利用和平改革来演变。正如原北约秘书长卡林顿所说的“鼓励改革而不是鼓励革命”,因为鼓励“革命”会遭到“镇压”。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1999年:不战而胜》一书中所说的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和“第三世界战场”战略,都是改革战略。而原来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正是在改革中逐步向资本主义回复。在这种情况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改革也必然具有国际性战略意义,因为当代世界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共存的时代。由于社会主义已作为一种制度存在,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现在人们已不是只从理论和理想出发来设想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而是更多地从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出发,并将它同资本主义相比较来判别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不仅对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巩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且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道路选择也产生了极大影响。所有这些都表明,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下,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都把改革作为推进自身发展,并同对方斗争和竞争的战略手段。有的国家可能因改革的成功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而另一些国家则可能因改革不力落在别国后面;还有一些国家可能通过改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也有一些国家则可能在改革的口号下,改变原先的社会主义制度,退回到资本主义去。这各种改革潮流之间的斗争和竞争,将决定下一世纪国际社会的状况,和未来世界的发展前景。因此,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国际环境下,把社会改革提到基本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研究,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当代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