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理?真理的本性是什么?我们的一些哲学教科书至今仍坚持古典的符合真理论——真理是认识与客观事物及规律相符合。这个定义有它的合理之处,因而长期以来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但又因缺少价值性规定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是符合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统一,这一真理论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本质特征。 一、对符合真理论的反思 反思之一:通行的符合真理论存在着忽视真理价值性的倾向。符合真理论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符合真理论定义:“每一事物之真理与各事物之实是必符合。”①这一定义由于抓住了真理是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这一基本特征,揭示了真理的本性,因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所吸取。应当说强调真理是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这是完全正确的。问题是:这类定义尚缺少对真理价值性的规定,因而不能对现实的挑战和冲击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现行的哲学教材在对待真理的价值性的态度上,大体上分三种情况。一是至今固守着传统的知识论型的认识论模式,有的至今还多少留有30年代苏联哲学的痕迹,难以容纳价值问题。罗森塔尔、尤金主编的《简明哲学词典》解释说:“认识论——关于人类认识现实,领悟真理的能力的哲学学说。”康斯坦丁诺夫主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中也认为,认识只是“充实新知识的过程”。迄今为止,多数学者所理解的认识论,实际上还是这种知识论型的认识论,都把认识仅仅看作充实关于客体的知识、获得主观符合客观的真理的过程。近版教科书还是这样表述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标志主观认识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哲学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是真理的‘符合论’或‘一致论’。”②在知识论型的认识论模式里,不管对认识过程的解释多么全面,它归根到底主要讲的是知识、真理是怎么得到的,“感性——理性——真理……”是其基本线索,主观符合客观是获得真理的基本模式。显然,价值问题在这种认识论模式里是难以有适当地位的,这种真理论也是排斥价值性、缺少吸引力的。二是虽然也谈“真理和价值”(注意:不是“真理的价值”)及二者关系,但又认为二者是人类活动的两种不同的尺度,两个不同的方面,是实践和认识过程中形成的主客体之间的两种关系,而不是真理本身的两种规定性。就是说,价值性是游离于、外在于真理性的,没有把价值视为真理的本性之一。这种观点,无论将“真理和价值”及其关系谈得如何详尽,也不能改变忽视真理本身的价值性的倾向性。三是在坚持真理的符合性(合规律性)的同时,还坚持实践标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显然,实践在检验认识真理性(合规律性)的过程中,就包含了价值取舍和价值判断(合目的性)。不过,这种“包含”的内容并未从理论上揭示和阐明,更没有纳入真理概念之中,所以还处于“潜在”状态。 与上述情况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真理的价值性在本世纪初却被现代西方哲学片面地发展了。结果,这场本该是导致真理论研究深化的价值论研究,却构成了对真理本身的冲击和威胁。好象人们所追求的最终的东西只是事物的价值,真理反倒仿佛褪去了昔日鲜艳的光泽。特别是价值论和实用主义哲学结合,导致价值问题侵吞和取代真理问题,以至有些西方学者公开宣扬:无所谓真与伪的问题,只有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问题。在我国,近十余年来也兴起“价值热”,同时有人从“价值不断升值”的命题中,逆推出“真理不断贬值”的消极结论,并已经产生了不良影响。面对这一冲击,我们的现行真理论未能及时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尽管有的学者提出将真理划分为“事实真理”与“价值真理”两部分,但即使这种理论能够成立,仍不能改变“事实真理”那一部分被贬值的命运,仍然与事无补。有人将这种“价值升值、真理贬值”现象称为“真理危机”。③这是值得深思的。 反思之二:符合真理论背后掩盖着两条不同的哲学路线分歧。黑格尔曾经把亚里士多德的上述定义称作哲学史上“公认”的古典真理定义。他的确说出了一个事实,就是符合真理论既得到唯物主义者的普遍认同,也博得了一些唯心主义者的赞成和拥护。黑格尔本人就说过:“真理是对象和意识的一致。”“对象的真实性在于对象符合思维,不在于思维符合对象。”④“真理就在于客观性和概念的同一。”⑤他显然是站在唯心主义立场上表述符合真理论的。可见,在公认的背后隐藏着截然不同的哲学基础。实用主义者詹姆士也看到了这一点,他说:“只有问到‘符合’究竟是什么意思?实在是我们的观念可与符合的东西又是什么意思?这时,他们才开始争论起来。”⑥哲学史上既有认识与对象的符合论,也有对象与意识的符合论,还有思想与经验、符号与观念、理论与价值的符合论,等等,但基本的是前面两种。如近代经验论哲学家,从总体上说,一般都认为经验知识与对象相符合为真理。但内部又有区别:唯心主义经验论者对感觉经验以外的实在对象拒绝言说。近代理性派哲学家,在主张观念的逻辑一致性是真理标志的同时,又往往辅之以符合说,认为观念与实体相符合为真。但他们之间也有分歧,即符合的对象不同,一是最高主宰的派生物,一是客观自然界。后者如伽桑狄说:“真理只是判断和所判断的事物二者之间的一致性而不是别的。”以上说明,公认的未必都是合理的,还需要再认识。 反思之三:符合真理论的逻辑框架和“康德怪圈”。符合真理论主要是从知识与对象的关系方面来确定什么是真理的。由于知识与对象这两种异质异形的东西难以符合而受到康德的诘难,故只得变换角度:或者从纯对象方面确定真理是什么,或者从纯知识方面界定真理,这是在传统的符合真理论逻辑框架内所能作出的两种可能性选择。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