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体性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玉樑 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

原文出处:
天府新论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5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主体性问题是当前学术界,特别是哲学界关注的热点。近几年对主体性问题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主体性的实质上,其他分歧均由此派生。笔者就此谈一点看法。

      

       关于主体性的实质的几种观点

       目前学术界对主体性实质的见解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观点:①认为主体性实质是主观性或主观能动性。这种观点认为主体是某种活动的主动发出者。主体性就是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性,也就是人在自觉活动 中的自主性、自动性、能动性、创造性等,实质上就是主观性。有的则认为主体 性是人所特有的主观能动性。②认为主体性的本质规定在于其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机能的社会物质性或实践性。所谓主体性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社会化了的、达到了自我意识的物质实体在实践中形成和发挥出来的特性。主体性就是使用着实践力量的人的特性,而“实践的力量”归根到底是一种物质的力量。或者说,主体性就是实践的特性。有的同志说:从总体上看,人的主体性就是实践性。这样理解的主体性是变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的、具体历史的统一。③认为主体性是实践性与主观性的统一。主体性是主客体对象性关系中主体的规定性。对象性活动包括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两种基本形式。对象性活动的主要形式和基础是实践,所以主体性具有实践性;对象性活动包括意识活动、认识活动,所以主体性概念的规定中包括主观性。④认为主体性就是为我关系或从主体出发改造客体。有的同志说,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说的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就是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去理解,当作实践去理解,就是从为我关系去理解,有的同志则认为,主体性的显著特点是从主体出发或从我出发改造自然,使之符合人类发展。⑤认为主体性是主体在同客体发生关系的活动过程中的一种动能表现(亦即主体势作用)。主体的功能同主体的能力结构是密切相关的。人作为主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复杂的能力结构,包括多种能力因素。主体的功能表现因具体主体的能力及其发挥程度不同而不同。主体能力是主体功能的根据。上述几种观点,其分歧从根本上说在于对主体和客观对象性关系的理解不同。

       主体和客体既是实体范畴,又是关系范畴,也是功能范畴:主体作为实体,是物质和意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主体是对象性活动的发动者,主体性是主体的本质规定性。作为物质实体的主体,其活动必然具有物质性、客观性,作为具有社会意识的主体的活动必然具有主观性,因为主观性是意识的特性。主客体对象性关系包括实践关系、意识(含认识、情感等)关系、价值关系、功能关系。实践是对象性关系的基础,所以主体性包括实践性,或主要表现为实践性。但实践活动不能概括所有的主体对象性活动,对象性活动还包括精神性的意识活动,而意识的根本特性是主观性,所以主体性包括主观性。总之,认为主体性实质上是主观性是片面的,认为主体性本质上是社会物质性或主体性就是实践性也是片面的。

       有的同志认为主体性是实践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就其力图克服上述两种观点的片面性来说,是可以理解的,但实践是相对于理论或认识、意识而言,主观性是相对于客观性而言,实践性与主观性不构成一对矛盾,不构成对立,要讲二者的统一未免牵强。

       有的同志把主体性的内容概括为“为我关系”,这实际上是把主客体关系理解为价值关系。价值关系无疑是主客体关系的重要内容。价值追求是主体对象性活动的根本目的,主体的实践,认识等活动都是追求价值,使客体为主体服务。所以,主体包括为我服务或从主体出发的特性。价值关系虽然是主客体对象性关系的重要内容或目的,但它毕竟只是这种对象性关系的一个方面。价值关系离开了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就会落空,就会失去其基础。把主体性归结为“为我关系”或从主体出发,未免失之片面。

       功能关系是主客体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功能关系上研究主体性,是全新的视角,是有意义的。认为主体性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的功能表现,主体的功能的根据是主体的能力结构。这些看法对于揭示主体性的内涵也是富有意义的。主体性是主体各方面特性的总概括,仅仅依据主体功能表现及其能力结构还不能全面揭示主体性的丰富内涵和复杂特点。所以,仅仅从主体功能表现和能力结构上揭示主体性的内涵是不够的。

      

       主体性的基本内涵

       主体性是主体的本质特性,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的特性。具体地说,主体性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本质力量的外化,能动地改造客体、影响客体、控制客体,使客体为主体服务的特性。主体性的内涵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个基本方面:

       第一,从主体出发,使客体为主体服务。主体性的重要表现是自主性、目的性,从主体出发,努力使客体为主体服务。所以主体性包括使客体为主体服务的价值关系、为我关系。这里的“我”即主体,包括社会主体、群体主体和个体,并非仅仅指个体。从主体出发,包括从主体的现实情况出发,从主体客观条件和实际利益出发,也包括从主体已有的观念、认识出发,从自己的价值观出发,甚至包括从主体的情感意志出发、感情用事等情况在内。所以,主体性内在地包含主观性。使客体为主体服务,这是主体活动都有的价值目标。而要实现这一价值目标,不仅要使主体活动符合主体利益、需要,还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客体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改造客体,使客体为主体服务的价值目标。所以主体性内在地要求从实际出发,也就是说,主体性内在地包含着客观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