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的认识主体性思想论纲

作 者:

作者简介:
徐梦秋 厦门大学学报副主编、副编审

原文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5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容提要 本文第一部分将恩格斯论述主体性问题的一个纲要性文献,同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一条加以比较,论证了二者要点的相互对应,并揭示了恩格斯认识主体性思想的理论渊源。第二部分从对象的选择与建构、对象本质的揭示、主体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过程的作用等方面,系统地阐发了恩格斯的认识主体性思想。

       关键词 恩格斯 纲要 对象的选择与建构 本质的揭示 主体因素与认识过程

       自从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问世以来,恩格斯在认识论上的立场和观点,就不断地受到西方马克思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的抨击,尽管他们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有各种分歧,但在恩格斯是个“消极直观反映论者”这一点上,却几乎是众口一词的。国内哲学界也有这种观点的呼应。这就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恩格斯到底是一个直观反映论者,还是一个能动反映论者?为了客观地不带偏见地回答这一问题,就必须对恩格斯的认识主体性思想,这一马哲史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把握。唯有如此,才能得出公允的、令人信服的结论。

      

      一 关于认识主体性的又一个纲要性文献

       认识是客体映入主体的运动,因而是“从物而感觉和思想”的进程。对此,恩格斯作过许多非常明确的阐述。他在论述客体作用于主体、映入主体的同时,对于主体对客体的反作用,以及通过这一作用而实现的认识主体性,也有过多方面的、深入的阐述。最能代表恩格斯这一思想的是这样一段论述:

       自然科学和哲学一样,直到今天还完全忽视了人的活动对他的思维的影响;它们一个只知道自然界,另一个又另知道思想。但是,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因此,自然主义的历史观(例如,德莱柏和其他一些自然科学家都或多或少有这种见解)是片面的,它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在决定人的历史发展,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日尔曼民族移入时期的德意志“自然界”,现在只剩下很少很少了。地球的表面、气候、植物界、动物界以及人类本身都不断地变化,而且这一切都是由于人的活动,可是德意志自然界在这个时期中没有人的干预而发生的变化,实在是微乎其微的。”①

       这是关于主客体相互作用、双向运动,关于认识在这一运动,即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明确表述。恩格斯的这一思想是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片面性,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关于主客关系的辩证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其要点与被看作马克思主体性思想之标志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一条,是完全一致的。

       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者如洛克,把认识描述为被动接受对象,使之映入人脑的过程。这是一条从客体到主体的认识路线。这种机械、直观的反映论,虽经唯理论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反复冲击,但仍具有悠远深广的影响,直到恩格斯的时代,还统治着大部分自然科学家的头脑,所以恩格斯说当时的自然科学家“只知道自然界”,而不懂得主体对自然界的反作用。而唯心主义者如笛卡尔,则主张认识是从天赋的观念和不证自明的原则出发的。这是一条从主体到客体的认识路线。它强调主体的能动性,但否认认识是对客体的反映,贬低感觉经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所以恩格斯说他们“只知道思想”。

       康德力图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把上述两条方向相反的认识路线统一起来,他认为,认识过程一方面是自在之物作用于感官,形成感觉表象,这是从客体到主体;另一方面是主体运用先天的形式即时空形式和知性12范畴,去整理感觉表象,建构认识对象,形成科学知识,这是从主体到客体。这两方面结合才能形成科学知识。显然,这已包含着主客体相互作用、双向运动的思想的胚形。而由于康德强调的是主客双向运动中主体建构客体及其知识的这一面,因而历来被认为高扬了认识的主体性。

       黑格尔批判继承了康德的上述思想,在批判经验论和先验论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主客体的双向运动。他说:“以为对象中没有什么东西不是放进去的,这样来设想分析,是片面的;以为发生的规定仅仅是从对象抽象出来的,这种想法也同样是片面的,大家知道,主观唯心论说出了第一种设想……;第二种属于所谓的实在论……。”②在黑格尔看来,康德主张主体的先天形式把各种规定赋予对象,主张人为自然立法,这是“以为对象中没有什么东西不是放进去的”,因而是片面的;而经验论把主观世界视同白板,把认识看作外部事物对白板的填充,这也是片面的。他认为,真正的认识运动是在主客体的双向运动中发生的。他说:“认识过程……分裂成理性冲力的两重运动,被设定为两个不同的运动。认识的过程一方面由于接受了存在着的世界,使进入自身内,进入主观的表象和思想内,从而扬弃了理念的片面的主观性,并且把这真实有效的客观性当作它的内容,借以充实它自身的抽象的确定性。另一方面,认识过程扬弃了客观世界的片面性,反过来,它又将客观世界仅当作一假象,仅当作一堆偶然的事实,虚幻的形态的聚集。它并且凭借主观的内在本性……以规定并改造这聚集体。前者就是认知真理的冲力,亦即认识活动本身——理念的理论活动。后者就是实现善的冲力,亦即意志或理念的实践活动。”③这也就是说,认识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体“接受了存在着的世界,使进入自身内”,即客体向主体的运动;二是主体“凭借主观的内在本性……以规定并改造这聚集体”,即主体向客体的运动、主体对客体的规定和改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