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漫议

作 者:

作者简介:
罗绍贤 山西医学院社科部副教授

原文出处:
经济问题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5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体系中的一个要素,这已取得共识。然而,在生产力体系中科学技术这个要素究竟是何属性,理论界的认识并不一致。有些人认为它仍然是个精神形态的东西,在生产力体系中它只是个精神性的要素,是精神生产力。笔者认为,在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的现时代条件下,还用以前的眼光来看待它的属性,是不恰当的。众所周知,现代科学技术已发生演变。我们不能无视这种变化,而应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变化,用现时代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它的属性。当代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体系中的一个要素,其属性已由原来精神性发展变化为特殊的实体性要素。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事物的质的变化而变化的。对于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属性问题,应以辩证观点来看待。

       马克思曾提出了“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的著名论断。马克思的这个论断是在上个世纪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上个世纪的科学同技术这两者还没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具体来说,那时的科学是有了一定的发展,科学上的某些突破,也确实引导了生产的发展。然而,从整体上来看,那时的科学还落后于生产,最为明显的表现是,那时技术的进步,乃至新技术的发明和传授,主要还不是靠科学的指导,而是靠手工工艺和经验的积累。同时,那时的科学和技术虽有一定的联系,但两者结合得并不紧密,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便是这样,科学对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杠杆作用已显露出端倪。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中,见微著知,十分关注科学这个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把它纳入到生产力范畴之中,明确指出“在生产力当中,当然也包括科学”,认为“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同时,还把科学视为“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等等。然而,由于受到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在其论述中基本上只提“科学”,而没有把科学和技术联系在一起来提,这正是反映了当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实际状况。而单就科学而言,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理论形态的东西,其属性是精神性的,马克思把它看成是精神形态的生产力,这无疑是正确的。

       然而,社会历史发展到现时代,科学技术的状况已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特别是本世纪50年代初,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科技革命。这场革命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出现了一大批新的技术群体,诸如电子技术群体、新能源技术群体、生物工程技术群体、航天技术群体,等等。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并使生产力本身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使之发展成为现代生产力。现代生产力的这种新变化,主要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特点引起的。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成为一体化。这就是说,现代技术的进步,再不象上个世纪那样主要依靠手工工艺和经验的积累,而是主要依靠科学的指导。可以说,任何现代技术都是科学的技术,而任何科学活动的开展和应用,都要以现代技术为手段,已呈现出“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的新趋向,体现了科学和技术紧密相结合,构成一个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由于两者的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发展成为人类社会的一项基本实践活动。它既从生产中分离出来,获得相对独立地位,同时,又进入生产过程之中,作为一个独立要素,发挥它的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制导和控制生产发展的速度和趋向,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上述情况表明,现代科学技术已不同于上个世纪的科学和技术了,它已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们不能无视科学技术的这种质的变化,还以传统观念来看待当代科学技术,把它仍然看成是个纯粹精神形态的东西。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质和属性是紧密相联的,事物的质是内在的,而属性则是质的外在表现。事物的质发生了变化,相应地必然使其属性也会发生变化。那么,当代科学技术这种质的变化,使它在生产力体系中作为一个要素的属性,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其属性已由原来的精神性要素发展变化成为特殊的实体性要素了。

       在生产力体系中科学技术这个要素之所以具有实体性的属性,是因为它已具有了物质的规定性,体现了它也是一种物质力量。我们知道,科学技术作为一个要素在生产力体系中发挥作用的具体担当者乃是技术。技术是科学与生产的中介,科学必须通过技术这个中介,才能在生产中发挥作用。而技术不是精神形态的东西,它是科学知识的具体运用,是知识、经验、方法、工艺和能力的总和,而且是以物质形态来表现的,其物质形态表现为相应的生产工具、仪器、工艺流程以及操作程序等等。概括来说,技术是科学的物化,是物质形态的东西,是直接生产力。正因为如此,使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体系中的一个整体要素,也就具有了物质的规定性,体现了一种物质力量。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今时代,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或者说,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可以用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来衡量。试问,如果当代科学技术仍然是一个精神形态的东西,是精神生产力,它怎么能成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呢?又怎么来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状况呢?它只有具有了物质规定性,才能体现出来。因此,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体系中作为一个要素,其属性已成为实体性了。

       与此同时,我们要看到,科学技术这个实体性要素,又具有不同于其它几个实体性要素的特征。其特征表现在,这个要素是由科学和技术两部分紧密结合而构成的,其中,科学是精神形态的东西,而技术则是物质形态的东西。这两者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使它成为既不是纯粹的精神形态的东西,也不是纯粹的物质形态的东西,而是集精神形态与物质形态于一身的东西,从而,使它具有物质性和精神性相统一的两象性的特征。并且,在这个两象性根本特征的基础上又派生出两个特征:

       一是,潜在性和显在性相统一的特征。在这个要素中,科学这部分是知识形态的东西,只要它还没有通过一定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转化为技术,它总是以潜在的形式存在着。只有当它转化为技术,并与生产力体系中其它几个要素相结合,才显现出它作为生产力的一个要素的现实作用。这一特征表明,科学技术这个实体性要素内在还包含着一个转化过程,即由潜在向显在转化的过程。当科学和技术没有紧密结合时,由科学转化为技术应用到生产中去,这个过程很缓慢;而当两者紧密结合成一体时,这过程转化时间就加快了、缩短了。比如,蒸汽机从1680年发明到1780年应用花了100年时间,电动机从1859年发明到1886年应用花了27年时间,核反应从1932发明到1942年应用化了10年时间,而太阳能电池从1953年发明到1955年出产品,仅花2年时间,激光从发明到应用还不到2年时间。但是,不论未来的科学技术如何发展,在某些项目上转化时间可能会更短,但总还存在着转化过程的,这正是由这个特征决定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