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只有自然属性吗?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5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编者按】

       “社会科技是否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中的重大问题,直接关系到如何正确理解和全面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为了加速科学技术的进步,迫切需要把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优化科技系统结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本刊依据百家争鸣的方针特辟专栏,展开学术探讨,以期真理愈辩愈明。

       对本文提出的问题,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要发展生产力,只要发展自然科学技术便够了,并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就需要修改为“自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即:生产力不仅有自然属性,而且有社会属性,那么,要发展生产力,就不仅要发展自然科学技术,而且还要发展社会科学技术,并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是一个恰当的、全面地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状况的命题。按照逻辑学的排中律:肯定或者否定,二者必居其一。

       我赞同否定的答案,我认为,既然“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①,那么,生产力有无社会属性的问题,便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生产力具有社会属性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块基石。我把它概括为如下三个要点:

      

       生产力的社会本性

       在资本主义生产出现以前,即在中世纪,普遍地存在着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小生产。小生产是以劳动者对他的生产资料的私有为基础的,在这里,“劳动资料——土地、农具、作坊、手工业工具——都是个人的劳动资料,只供个人使用,因而必然是小的、简陋的、有限的。”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体现者即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就在于“把这些分散的小的生产资料加以集中和扩大,把它们变成现代强有力的生产杠杆。”③正是由于把这些有限的生产资料从个人的生产资料变为社会化的,即只能由大批人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才能“把它们变成强大的生产力”④,所以,社会化的生产,或者说现代生产力的社会属性,就表现在三个方面上:

       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在大企业中,生产资料不是由彼此孤立的个人使用,而是由大批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指挥下共同使用;

       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在大工厂中,各种机器如纺纱机、织布机和蒸汽机等,需要成百上千的工人进行协作,因而生产过程“从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成了一系列的社会行动”⑤;

       产品的社会化——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如纱、布、金属制品等等,都是许多工人的共同产品,都必须顺次经过他们的手,然后才变为产品,因而,产品也“从个人的产品变成了社会的产品。”⑥

       社会化生产(生产力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占有(劳动产品的资本家私人占有性)之间的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必然日益鲜明地表现出来。它的解决“只能是在事实上承认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⑦,这就要求现代生产力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⑧,因为,从发展的观点看来,资本仅仅是历史上出现较晚的一种劳动形式,它是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生产关系”⑨。现代生产力的资本属性(资本主义生产力所特有的社会属性),是资本主义社会所必然具有的,“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要不先变为资本,变为剥削人的劳动力的工具,就不能发挥作用。”⑩资本主义差不多每隔十年就爆发一次的危机,雄辩地证明了“猛烈增长着的生产力对它的资本属性的这种反抗,要求承认它的社会本性的这种日益增长的必要性”(11)。科学社会主义,不过是生产力的社会本性和生产关系的资本家私人占有性之间的矛盾在理论上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始终认为,生产力是一种社会力量,它“完全象自然力一样,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和考虑到它们的时候,起着盲目的、强制的和破坏的作用。但是,一旦我们认识了它们,理解了它们的活动、方向和影响,那末,要使它们愈来愈服从我们的意志并利用它们来达到我们的目的,这就完全取决于我们了。”(12)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一旦被理解,“它就会在联合起来的生产者手中从魔鬼似的统治者变成顺从的奴仆。”(13)当科学社会主义者按照现代生产力终于被认识了的社会本性来对待这种生产力的时候,“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就让位于按照全社会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社会的有计划的调节。”(14)那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让位于那种以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生活资料。

      

       现代社会的基本冲突

       社会化生产(生产力的社会本性)和资本家占有(生产关系中的私人占有性)之间的矛盾,“包含着现代一切冲突的萌芽”(15)。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特别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中,科学地分析了这个矛盾如何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与灭亡。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商品交换,从中“揭示了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的胚芽)”(16)。这个“一切矛盾的胚芽”就是包含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也就是劳动产品的私人占有和劳动过程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