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意识形式结构的四维静态模型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5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意识形式与意识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意识形式结构是在意识产生、发展中形成和发展着的。意识是一个浑然一体的心理过程,是意识形式共同构成的有复杂序性的胶着态的结构的运作,脱离该结构的意识形式是不存在的,所有意识形式,无一例外地在该结构中才能有其用武之地。意识形式结构的状况,规定着意识的功能。

       关于意识的研究日益深入。然而,对于意识形式,对于意识形式之间的关系,对于意识形式的结构的研究,仍显不够。

       在上述背景下,本文试图对显意识形式的共时态结构或静态结构,作一探讨,并尝试性地提出一个显意识形式结构的四维静态模型,以期有益于意识形式结构的研究。

      

       一

       众所周知,意识可以区分为显意识和潜意识,显意识形式主要有:感觉、知觉、表象、情感、意态、信念、概念、判断、推理、直觉、顿悟、灵感等等。

       结构主义认为,结构决定动能。按照这一思路,显意识的诸多形式,依其功能特征,分别归类于不同的维度,并在各自的维度之中依存、缠绕自组织为开放的相对稳定的联结方式。本文称这一联结方式为维度结构或维结构。

       显意识形式共有四个维度结构,分别是:

       感知维度结构(P)①。由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要素构成。其功能特征是,对对象的外部属性的直接的、表层的、具体的、非逻辑的描述性把握。感觉、知觉、表象等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网络关系。

       逻辑维度结构(L)。由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要素构成,要素之间互为因果,水乳交融。其功能以对对象的内在属性的、间接的、本质的、深入的、抽象的逻辑性描述为突出特征。

       评价维度结构(E)。由情感、意志、信念等形式要素构成,各要素之间不可分离的关系,是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其功能以对对象现实或可能结果的态度、愿望的体验性把握为基本特征。

       直觉维度结构(I)。由直觉、顿悟、灵感等形式要素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突出地表现为相互交融,相互缠绕。其功能以对对象的整体的、直接的、瞬时完成的、突发的、创造性的弱逻辑把握为突出特征。

      

       二

       上述显意识形式要素,不可能离开其所属的维度结构而存在和发挥作用。各个维度结构,也不可能离开显意识形式的总体结构而发挥作用。显意识形式的总体结构,在任何时候,都是作为整体而存在。感知维结构、逻辑维结构、评价维结构和直觉维结构,在意识活动中,无一例外地以其它维度结构为前提,不存在独立运作的可能性。各个维度结构,交叉缠绕,功能互补,其间形成了六对十二组交互作用的关系。

       其一,感知维度结构与逻辑维度结构的交互作用关系。

       感知维度结构作用于逻辑维度结构。首先,感知维度结构的运作,是逻辑维度结构运作的前提。逻辑维度结构抽象的材料,依靠感知维度结构的运作来提供,抽象的规定,离不开完整的表象的蒸发。“感觉剥夺”的实验表明,缺乏感知维度结构的正常的运作,逻辑维度结构的运作是没有基础的。其次,感知维度结构运作水平的高低,制约着逻辑维度结构运作结果的水平层次。主体意识活动中,自身感觉器官的状况及其运用,感觉、知觉水平等等,决定着对对象的现象的把握程度,进而制约着逻辑维度结构运作结果的水平。

       逻辑维度结构作用于感知维度结构。首先,逻辑维度结构运作的结果——理论,对感知维度结构功能的发挥具有指导和制约作用。个体意识活动中,某一理论往往规定着感知维度结构的运作。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理论决定着你到底能够观察到什么。”②当某一理论经由积淀形成定势时,对感知维度结构的运作的制约就更为强烈。从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出版,到伽利略推翻“物体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正比例”这一论断的近二千年中,人们总是“观察”到重物先落地。其次,感知维度结构的运作,是将概念应用于对对象的把握之中。夏甄陶指出:“用语言来表达感觉,即已将感觉材料纳入某种概念和判断”③。感知维度结构的运作,如果离开概念将无用武之地,其运作的实质是对对象的观念性把握。

       如果给感知维度结构和逻辑维度结构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一个简化的符号表示的话,那么则有:P→L且L→P,或者PL。

       其二,感知维度结构与评价维度结构的交互作用关系。

       感知维度结构作用于评价维度结构。评价维度结构运作之对象,是主体与客体之关系。因此,如果主体没有对自我的感知,没有对客体的感知,没有对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感知,那么,主客体之关系也就不可能出现,评价维度结构也就没有运作的对象。毛泽东有一个很有名的比喻:“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④这一比喻中就蕴含着这样的意思:某一主体要想评价梨子(实质上是梨子与主体之并争),就应当先去感知它。如果不是先去感知梨子,就不可能对梨子形成什么评价,比如喜欢或讨厌等等。

       评价维度结构作用于感知维度结构。对于一定的价值关系的评价,是主体的内在尺度的体现,必然使感知维度结构的运作发生变化。首先,评价维度结构的运作,影响感知维度结构运作方向的选择。主体的感知,只可能选择那些自认为有价值的存在,无价值的存在不可能成为主体的对象。这里的关键原因在于,感知是人的感知,并不是单纯的生理性活动。对于主体无价值的存在,其绝对感受性趋于无限小,绝对阈限趋于无穷大。心理学的研究证明,知觉的选择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主体的评价。其次,评价维度结构运作的结果,制约着感知维度结构的能力的发挥水平。众所周知,良好的心境、充沛的激情、恰当的应激状态,能使感知能力呈高水平发挥。再次,评价维度结构的运作结果,渗透在感知维度结构的结果之中。由于评价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因而对感知的扰动是十分明显的。感知并不是纯粹的对象的现象的把握,而是浸透着评价。比如,肯定性评价能使感知结果中肯定性内容增多,象“情人眼中出西施”等都是此类情形之写照。而否定性评价则能使感知中否定性内容增多,象典故中的“草木皆兵”、“四面楚歌”等属此类情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