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慧生成方法的探讨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5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智慧有着神奇的功能,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注意和研究,一心想驾驭它。军事上传有三十六计,儒家的思想体系中有“智”的内容,明代著名作家冯梦龙就编著了《智囊》一书,集我国古典智慧于大成。

       但是,人们在学习智慧时,除了为智慧者的独运匠心和神奇成就感叹外,常常又显得怅然若失,感叹未能学到智慧的方法,我依然是我,智慧依然是智慧,无法融会贯通。

       智慧的产生,始终是一个很大的迷。

       智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有没有路子可循?它能不能象数学那样,通过简便而固定的公式计算出来?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

      

       一 智慧的内涵结构

       智慧属于意识方面问题。确切说,属于哲学范畴,古希腊就将哲学称为“爱智慧”。在诸多的哲学内容中,智慧,主要集中体映于哲学辩证法中的“条件”问题上,所谓“条件”,是指矛盾双方赖以存在并互为转化的要素。任何事物矛盾双方的转化,或由好转坏,由坏转好;或由优转劣,由劣转优;或由强转弱,由弱转强;或由主动转为被动,被动转为主动,等等,都是依据一定的条件来实施的。从哲学意义上讲,智慧就是条件。智慧产生的方法,就是条件产生的方法。智慧的内涵结构,也就是条件的内涵结构。

       当我们去解剖各种各样的智慧事例后,不难发现,智慧有个客体、主体和形式的关系问题。因为智慧是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所以它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它的内涵,不但准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矛盾,而且还具备了促使矛盾转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形式。而实施形式是由具体内容决定的。这样,客体(客观事物矛盾)、主体(智慧内容)、形式(智慧实施方式),构成了一种连锁决定又反弹的关系。即客体决定主体,主体决定形式。而形式反作用于主体,相互构成智慧整体,反作用于客体,促使矛盾双方的转化,在这里,弄清楚智慧的形式与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一)智慧的形式及意义

       智慧的形式,指的是智慧的基本结构和表现方式。它其实比较简单和固定。因为智慧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发生关系的产物,是促使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它的对象(即客体)无非是人与物。人又分为思想和行动,物体本身是运动着的物质。如果我们从思想和行动(运动)去归纳,就可分为意识活动方式的“意式”和行动(运动)方式的“动式”这两方面。适应这两方面,智慧所表现出来的形式,也无非仅有两种:一种是针对思想性质的“破意式”;另一种是针对行动(运动)的“破动式”。

       所谓“破意式”,是指破解对方的意识矛盾,促使其向有利我方转化的一种形式。因为,任何与人有关的事物的矛盾的发展,总是先有意识,然后再付诸于行动,而“破意式”则是在对方尚未见诸于行动。仅是在意识阶段,或者是行动正在进行之中尚未达到结果之前,破解其意识,止住其行动,促使其转化,达到有利于我的一种方式。

       所谓“破动式”,是指破解对方正在进行的行动或物体的运动(前一种指人参与的活动,后一种属于科学技术活动范围),以达到有利于我方转化的一种形式。

       “破意式”与“破动式”又各分四种具体的形式。在“破意式”中:有以“意识”来破解的,叫“意破意式”;有以行动来破解的,叫“动破意式”;有以意识和行动兼施来破解的,叫“意动兼破意式”;有以静守不动来破解的,叫“静破意式”。由此类推,“破动式”中也有四种破法:“意破动式”、“动破动式”、“意动兼破式”、“静破动式”。

       这里要说明的是:“动”、“意”、“静”是三个相对区别的概念,“动”和“意”都是活动性的方式,仅是活动程度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动”指的是明显而较激烈的行动,“意”指的是语言、歌唱、戏剧、文字、画画等意识型的活动。只有“静”才是相对的静止不动。它之所以静止不动,是因为在事情不利于我或对方内部矛盾将激化可为我利用时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等待时机的方式。此外,“意破”、“动破”和“静破”,仅是从智慧主要方面去作方向性的划分,不可能太过严细。因为一个智慧,尤其是大智慧,其形式和实施的时间较长,形式和内涵十分丰富,呈现出各种不同破解的阶段性,且常出现破解的交叉性和综合性,我们只能从其主要方面去把握。

       如果我们用“a”表示“意识”,用“b”表示“行动”(运动),用“A”表示“意破式”,用“B”表示“动破式”,用“”表示“意动兼破式”,用“C”表示“静破式”,用“→”表示破解,请见下面全排列表:

      

       以陈平“微处解疑”为例:秦末时期,后来成为汉朝丞相的陈平,青年时由项军投奔刘邦,途渡黄河时,发现船工互递眼色,鬼鬼祟祟,顿时明白自己上了贼船,于是,他索性丢开腰剑,脱掉衣裳,赤着身体,帮助船工摇橹。船工见他空无所有,不值下手,也就罢休。陈平凭着自己的智慧化险为夷。这就是著名的“微处解疑”的故事,是属于“破意式”A类中的“动破意式”B→a;“老马识途”是属于“破动式”B类中的B→b;“四面楚歌”是A类中的A→a式;“草船借箭”则是B类中的B→b式;“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A类中的B→a式;“杯酒释兵权”是A类中的A→a式;“七擒孟获”是属于A类中的→a式;“韬光养晦”是A类中的C→a式;“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是B类中的C→b式。作为纯科学技术研究范围的,仅划入“破动式”中的“意动兼破式” →b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