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

——构架·思路·方法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5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编者按:我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博士点的导师和博士研究生共同研讨的“当代哲学前沿问题”,本刊已连续发表了七篇综述,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极大兴趣。现在发表一篇专论,这篇专论是博士生导师陶德麟教授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学术专著的总体构架、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的概述,是一个研究纲领。由于涉及的问题广泛而复杂,且有许多新提法,我们特征得作者的同意,将这个研究纲领在本刊公开发表,目的在于广泛征徇意见,听取同行们的批评,以助这个研究纲领更为妥善。

       本文是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博士生导师欧阳康教授执笔写成的。参加讨论的有陶德麟、欧阳康、汪信砚教授,姜锡润、肖中舟副教授和博士研究生。

      

       一、总论

       1.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树立一种自觉而又明晰的当代意识,具备一种广阔而又深邃的当代视野。这里所说的当代,作为一个时间概念,直接地是区别于常用的近代和现代概念而言的。通常认为,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近代哲学从培根和笛卡尔哲学算起,现代哲学发端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当代哲学则主要指本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世界哲学。而在我们今天看来,当代概念则更显示出它所特有的跨世纪意蕴。它不仅意味着二十世纪的尾声,尤其昭示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本世纪和下世纪之交将不仅是时间连续运动过程中平静的一瞬,而且尤其是意味着社会文化的变革、发展与创新,意味着新时代的开拓与创造。在这种意义上,提出和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不仅标示着对百年来尤其是近三十年来哲学发展历程的珍重、回顾与总结,尤其意味着对哲学发展未来前景的关注、企盼与展望。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识,既是一种珍重历史的世纪末意识,也是一种向往未来的跨世纪意识。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识,不仅是一种自觉的时间意识和时代意识,也是一种强烈的空间意识和世界意识。马克思曾经讲过,真正的哲学必然是世界的哲学,只有真正的世界的哲学,才能造成哲学的世界。哲学的对象世界不仅有实践世界,也有科学世界,还有哲学自身。实践、科学和哲学是人处理自身与世界关系的三个最基本的层次,也是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最重要层次的对象性基础和发展动力。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就是认为并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自觉面向和密切关注当代实践、当代科学和当代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当代世界的时代精神则正是深深地蕴含在当代实践、当代科学和当代哲学之中。当代人类实践、科学和哲学各自在内部深度分化的基础上高度综合,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全球性大实践、大科学和大哲学。这里所说的“大”,不仅是空间意义上的,指规模大、范围宽、面积广;也是结构方面的,指层次细、形式多、分支繁,包容性强;还是功能方面的,指效应广、影响大、综合性强等等。在实践层面上,人与自然关系在全球范围内的对立与和谐,在人与社会关系上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人性异化演变成具有全球影响的个性问题,形成在全球问题与个性问题之间保持张力的当代大实践体系;在科学层面上,由过去自然科学一花独放,到人文、社会科学逐渐分化出来,成长起来,并走到科学前沿,形成包含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当代大科学体系;在哲学层面上,一方面是古老的自然哲学、社会历史哲学、人的哲学、宗教哲学和道德哲学等传统分支哲学都在当代实践与当代科学的撞击中探寻着自己的当代命运和当代意义,另一方面是实践问题、语言问题、思维问题、逻辑问题、符号问题、理解问题、解释问题、情感问题等更加鲜明地凸现出来,形成一系列新的具有当代特色的分支哲学,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之间更加内在有机和谐与协调地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哲学形态提供了多种桥梁和通道。当代大实践、大科学、大哲学的形成与发展,反映着人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演进及其当代特点,记载着人类主体性的强化,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既提供了现实的对象性前提和基础,也提供了积极的主体性条件和动力。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不仅指向对象世界,也指向自身。作为一种时代性和反思性的学问,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关注作为自己对象的人与世界关系的发展,也关注自身的发展,并且努力以自身在内容、结构、体系以至形态的时代性发展来记载和反映人与世界关系的时代性发展。因此,自觉地把自身纳入到当代大实践、大科学和大哲学的宏大文化背景之中,并以其为参照系来观照和发展自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性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是什么?这可以从不同侧度来揭示。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论述,尤其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我们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其一,人与世界关系及其时代特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对象;其二,人在人与世界关系中居于中心的和主导的地位,人作为主体而对人属世界的自觉能动把握和对属人世界的自觉能动创造,影响和制导着人与世界关系的发展方向;其三,对事物、现实、感性都不能仅从客体的、直观的和自在的方面去理解,还应从主体的、能动的和实践的方面去理解;其四,应在环境的改变与人的活动的一致中合理地理解革命的实践和实践批判的意义;其五,不仅要以唯物主义的哲学方式辩证地、历史地理解和解释世界和人与世界关系,还要以唯物主义的哲学方法帮助人们自主地、人道地和实践地改变世界,改善和发展人与世界关系;第六,因此,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的、历史的、人道的和实践的唯物主义。

       4.由上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正是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与人类实践、科学和哲学的当代发展做一体化的反观和整体性反思。一方面,立足于当代实践、当代科学和当代哲学来理解和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当代发展,另一方面,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理理解作为一种哲学观和哲学方法用来看待和评价当代实践、当代科学和当代哲学。这里似乎有一种互为参照和解释的循环,其实质则正是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实践、科学与哲学一体化发展的内在相关性。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元哲学来理解当代实践、当代科学和其他哲学,并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唯一的、至上的和绝对的真理,也不是赋予它以“哲学警察”的地位,而是表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和态度。而且,正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又主张借助于当代大实践、大科学和大哲学来理解和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促进它自身在当代的发展。应该说,正是对于当代实践、当代科学、当代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关系在动态和发展中的一体化和整体性思考,真正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大视野、大观念、大思路、大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