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机遇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慎德,哲学与社会学系副教授

原文出处:
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5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是邓小平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已经把“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作为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把抓住机遇放到了首要位置。要在实际工作中抓住机遇和用好机遇,必须将有关机遇的各种认识,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以期有正确的思想来指导实际行动。

      

       (一)

       什么是机遇?作为哲学范畴的机遇,是指一种特定的条件,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某一偶然因素或某些因素偶然巧合,形成可能改变事物发展现状的特定条件。例如,60年代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香港、台湾、韩国),充分利用新科技革命创造的高科技成果和长期的和平环境这些特定条件,推进了现代化进程,一跃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我们说他们抓住了机遇、用好了机遇。邓小平所说的机遇是指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有利于我国发展的某些事件和条件。他说:“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①“我们要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②“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③他认为,这些条件在中国的历史上并不多见,极为难得,不抓住很容易丢掉,有的甚至是历史提供的最后一次机会。虽然他指的是历史范围内的有利条件。但是,就本质而言,其内涵与哲学中的机遇一词是完全等同的。

       机遇具有偶然性和非常住性的特点。

       机遇的偶然性是指这种特定的条件,是由某一偶然因素出现或某些因素偶然巧合而提供的。要认识和利用机遇,就要正确认识偶然性的地位和作用。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社会运动有其内在规律,具有历史必然性。然而任何必然都是要通过偶然作为其表现形式和补充,都是要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马克思曾经指出:“如果偶然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④恩格斯也指出:“在历史发展中,偶然性起着自己的作用,而它在辩证思维中就象在胚胎的发展一样,包括在必然性之中。”⑤所以,机遇、偶然性也是一种必然性。我们必须把握机遇中的必然性。邓小平机遇意识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从理论上教导我们要在重视历史必然性的同时,重视历史的偶然性,在社会历史运动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历来主张的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只有认识到机遇的偶然性,并端正对偶然性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才能重视机遇,抓住机遇。

       机遇的非常住性是指这种特定条件的存在,在时间上是有限的,表现为时间的流动性强,易变易逝,存在短暂。这就要求我们要具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即随时随地注意机遇,不让它从自己身边溜掉;抓住机遇也不是抓一次就完成了,而是要不断地抓住新的机遇;一旦出现机遇,看到机遇,就要当机立断,及时利用,充分利用。这种强烈的机遇意识,充分体现在邓小平的多次谈话中。他说:“现在是改革的最好时机。”⑥“抓住时机,发展自己。”“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最好的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会丢掉了,时间一晁就过去了。”⑦“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⑧他在总结经验时还提到:“机会要抓住,决策要及时,要研究一下哪些地方条件更好,可以更广大地开源。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⑨“回过头看,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⑩平时人们常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会难得,不可坐失良机等等都是讲机遇的非常住性。只有注意到这一特点,才能在机遇面前反应灵敏,决定果断,反之,则会犹豫不决,丧失良机,后悔莫及。

      

       (二)

       机遇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不是人们想要就有、随意使唤的。但机遇的发现、抓住、利用又和主体分不开,受主体的影响和制约。这一点体现了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参与和创造历史的作用。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活动而已,“通过每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11),使历史规律打上了主体活动的烙印。与自然规律不同,历史规律离不开主体的活动。它内在于主体的为一定目标而自觉进行的活动之中。因此,人的活动既受历史规律的制约和规定,又对历史规律的实现起重要作用。

       机遇都是相对于一定的主体及其一定的目标而言的。每一主体都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和目标来把握机遇的。因此,没有主体的目标,尽管构成机遇的那些因素都客观存在,但并不形成机遇。如果主体的目标不清晰,机遇也就模糊不清。机遇的大小、长短、隐显,除了客观存在的一面外,又都有着受不同主体和不同目标所制约和规定的一面。机遇和主体的目标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机遇的意义和主体目标实现的价值是紧密相联的。前者取决于后者。例如: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形势发生剧烈而重大的变化。面对这种形势,有些人过份看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困难,作出错误的悲观的估计。而邓小平则及时指出:“对国际形势还要继续观察,有些问题不是一下子看得清楚,总之不能看成一片漆黑,不能认为形势恶化到多么严重的地步,不能把我们说成是处在多么不利的地位。实际上情况并不尽然。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的矛盾刚刚暴露出来。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12)经过一年多的观察,他又作出重要结论:“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机会难得呀!”(13)可见,客观存在的发展态势和条件是一回事,能不能成为现实的机遇来抓住和利用又是一回事。其中关键在于主体的目标和目标实现的价值强烈影响着客观态势和条件能否成为现实的机遇。每个主体有自己的实践目标、有具体的环境条件、有各种各样复杂的联系。世界上每时每刻都有无数偶然因素出现,诸多因素又都在不断地偶然巧合成各种态势,它们对每个主体的意义绝对不会是一样的。因而每个主体都要十分重视寻求自己的机遇,要依据自己的目标去把握自己的机遇,去捕捉机遇。

       此外,能否利用机遇和利用到多大程度,同样也受主体的制约。其中主体有无充分的准备至关重要。机遇专门“拜访”有准备的头脑。主体准备不足甚至没有准备,那么面对机遇也会被它从鼻子尖前面溜掉,成为一种没有实现的可能性而逝去,实际上并未形成机遇。利用机遇、利用到多大程度、利用那些方面、采取何种方式等等,都和主体的准备状态相关。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只有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即有了强烈的机遇意识和为实践目标实现而奋斗的精神,才可能真正利用机遇和充分利用机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