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哲学与时代研讨会综述

作 者:
徐兰 

作者简介:
徐兰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

原文出处:
哲学动态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5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年一度的社科院系统年会于1994年11月12日至15日在苏州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哲学与时代”,探讨在经济和文化转型时期,哲学的出路和新的生长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50余人出席了会议,并就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一、在新形势下发展哲学的途径

       近年来,哲学研究在自然观、主体性、决定论、价值论等方面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过程哲学的兴起,克服了传统哲学注重静态的概念分析的弊端,使哲学研究更加适合发展变化中的现实世界。哲学研究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市场初期人们急功近利的价值趋向的影响,哲学受到冷落,哲学所、哲学系待遇低、招生难、出版更难。那么,时代是否就要摒弃哲学了呢?回答是否定的,社会变革时期产生的一系列矛盾,观念上的转变都有待哲学加以解释。时代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哲学如何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呢?

       任平认为,哲学不能停留在原有体系的修修补补上,要顺应时代,面向经济,找到新的生长点。哲学走向时代的中介是管理哲学。管理哲学是探讨管理科学的元理论,推动了人们对人与人关系的综合研究。管理哲学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1)范畴建立阶段;(2)管理哲学的总体理论体系建设阶段;(3)个案检验,研究实际中的管理。近年来广义认识论和发展哲学的兴起,打破了主客二极的框架。以客体为中介,主体与主体互相联系,即主体—客体—主体。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主体只有一个,即中央。市场经济变单一主体为多元主体,每个人都是竞争的主体,承担着权利和义务、风险和利益。利益主体的多元化,造成主体与主体的关系,需要法律等来加以调节。原来的理论不够了,这是市场经济提出的新问题。发展哲学要对社会发展的合理性作出评介。总之,哲学发展的途径不是单一的,哲学应从单一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形成多元模式,网络结构。哪些分支学科是支力点,总的支力点是什么?这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刘潼福认为,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在以往的时间进程中构成了这样的循环:哲学曾在历史的困惑中以自己的深刻性提炼出时代精神的精华;继而在时代推崇哲学的高潮中走向了理论的浅薄;由于浅薄的理论,使哲学重新陷入历史的困惑之中。今天,哲学又担负着提炼时代精神的历史使命,其艰难性在现实领域,需要忍受价值失落和人性扭曲的痛苦;在理论领域,需要克服中西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界和对立。多年来,理论界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努力,但前景仍然扑朔迷离。关于人的哲学企图提炼这三大哲学的统一精神,但人的本质在中西哲学中都截然不同。中国传统哲学历来立足于自然的人本,西方哲学却不断从异化的社会中追寻人本。这两种人本的对立是今日世界人和社会对立关系的反映,而将人的全面解放和社会的合理发展统一起来,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宗旨,并在其哲学方法中蕴含了实现这一宗旨的合理内容。然而囿于历史的局限,马克思主义并没提供这种统一理论的现存形式。今日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争论,反映了这种形式和内容的矛盾。正如决定论和选择论、一元论与多元论是人类在不同实践领域各具合理性的特定思维方式一样,用一种方式取代另一种方式,都是极端论的偏见。对争论双方的理论合理性完成历史性的综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统一中西哲学对立人本的根本出路,也是今日哲学提炼时代精神精华的重要前提。

       陈刚认为当代中国正面临着深刻的文化转型,这次转型,从其酝酿发轫算起,已有一个多世纪,目前已达到最高潮。转型带来了振荡与冲突,也带来了深刻的精神危机,对许多人说来是心爱观念的毁灭,是痛苦、挫折和往事不堪回首;对有些人说来是成功和进取,以及无限多的机会和新价值的生成;对更多的人来说也许是困惑、迷惘、焦虑和不安。在巨大的文化转型和价值冲突面前我们凭籍的是什么?在巨大的转型面前知识分子责任何在,人文关怀是否还有其价值?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分析当代国人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1)功利主义与拜金主义;(2)实用主义与短期行为;(3)个人本位主义与极端利己主义;(4)世俗化与物欲横流;(5)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传统的价值理想失落了,产生了深刻的精神危机,这种危机表现在不同的层面:(1)道德感的缺乏或道德沦丧;(2)存在意义的丧失;(3)物化与异化;(4)价值理想的丧失,人们何以安身立命?(5)知识分子人文精神的失落。价值理想的重建,需要我们(1)确立价值理想,(2)超越中化与西化的僵硬对立,在现代化的基础上重建中华民族文化本体;(3)强调知识分子的使命,重建人文精神,提供人文关怀。

       李明华认为当代需要一种新的实践论。当年毛泽东写实践论,对实践起了指导意义。半个多世纪以来,科学、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情感方式、生活方式都经历了变革。哲学要对新的实践作出反思,产生一本新的实践论。在他看来,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也仅仅是社会表层的演变,而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才是社会的深层变革。价值观念的现代化,是一次全面的社会改造,是一次全民族的自我超越,因而也是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最后分野。哲学要做密纳发的猫头鹰,为时代建构新的价值体系。

       肖焜焘指出以前的哲学研究比较重视从实践到理论这一环节,较少重视从理论到实践这一环节,而实际上后者是更为重要的过程。探讨哲学的出路,关键在于加强这后一方面的研究。工程技术的哲学研究,丰富了唯物辩证法的理论。

       笔者认为要彻底改变哲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提高哲学的地位,关键在于改变哲学研究落后于时代发展,满足于跟在时代后面为其作解释的现状。真正的哲学家无一不是遗世独立的,他们是思想的先驱,卢梭当年写《社会契约论》,并未受到重视,直到法国大革命,卢梭的理论才成为大革命的思想基础。马克思的著作也不是为一国一时的实践写的,而是人类理想的先声,所以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科学革命中,新的科学理论的诞生往往以哲学本体论的变革为先导,一流思想家创造科学理论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自然观,只有二流的思想家才跟在科学史的后面做一些解释工作,且这些解释工作往往得不到实际工作中的科学家的重视。一个哲学家要站在时代前列,尖锐地提出问题。许多哲学问题往往是些老问题,但每一代人会以不同的方式,以本时代特有的语言重新提出来,从而启迪人们的思想。比如如何协调群体本位主义与个体本位主义?股份制的试点就是对这一问题的一种解答形式。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企业国家控股的前提下,允许个人投资,使个人承担风险的同时也得到利益,这有利于资金合理流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国家则承担考虑整体利益、协调个体利益的责任。这样,对于绝大多数的哲学工作者来说,以自己的头脑为时代服务,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避免短期行为,这不失为改善自身处境的有效途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