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人的因素第一”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明理 江苏省社科院哲学所

原文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5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正在逐步转化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伟大力量。但是,人们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并不是没有困难的,有些同志还处于困惑之中。困惑的原因之一,是来自马克思和列宁的这样两个论断:马克思说:“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60页)列宁说:“全人类的第一个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列宁全集》第29卷第327页)有同志把马克思和列宁的上述论断表述为“人的因素第一”。那么,这两个第一(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人的因素第一”)关系是怎样的呢?在这个问题没搞清楚之前,困惑总是难免的。

       关于对这两个“第一”的关系,理论界不同理解可大体归纳为三大基本观点:第一,认为两个“第一”不能相互否完或排斥,二者可以并存;第二,认为科学技术发展到现代,已经成为超过任何因素(包括人的因素)的“第一生产力”;第三,认为两个“第一”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究竟谁真正第一,应作具体分析(参见《光明日报》1992年5月18日第三版)。这三类基本观点谁也没能完全说服谁。从局部讲,三类观点各有各的根据和道理;从全局讲,三类观点都是不全面的,都需要再深入一步。

       本文认为,两个“第一”是统一的。但是,要真正理解二者的统一,必须来一个哲学视角的大转变——从“解释世界”转变到“改变世界”。

       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时,一语千钧地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以下简称《选集》)第一卷第19页)

       科学是什么?技术又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从“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不同视角来看,所作出的回答是很不相同的。而对科学、技术是什么的不同回答,又与上述两个“第一”之间的关系有着直接联系。要弄清这两个“第一”之间的关系,科学是什么,技术又是什么的问题,就不可回避。

      

       一

       科学是什么?《辞海》中写道: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1746页)《哲学知识全书》中写道:“科学是客观事物规律性的反映”。(《哲学知识全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04页)类似的“科学”定义,还可以从不少《辞典》、教科书中看到。这类定义代表了19世纪以来的传统看法,有其深刻和合理之处,长期以来已为多数人所接受。但从本质上讲,这类定义是从“解释世界”的视角看待科学的。

       首先对这类定义提出挑战的是英国著名科学家“科学学”的创始人之一贝尔纳(J.D.Bernal)。(参见贝尔纳著《历史上的科学》,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6页),我国学者刘大椿教授也指出,科学是一种重要的人类活动,“在本质上是精神的、智力的活动。”(刘大椿著《科学活动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

       科学本身的发展,科学学和科学哲学的发展,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的结合,为从“改变世界”的视角看待科学提供了可能。那么,从“改变世界”的视角看,科学究竟是什么呢?

       万物之中,能改变世界者只有人。“改变世界”的视角必须以人为出发点。马克思、恩格斯说:“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选集》第一卷,第30页)。那么,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与其他物种相比,最大、最本质的特点又是什么呢?答曰:是智能。这里的智能就是中年马克思称之为“创造天赋”的能力,就是中年毛泽称之为“自觉的能动性”的能力,就是由塔朗排称之为“创造符号宇宙的能力”、也就是从人的实践中体现出来的人脑处理信息、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创造能力。

       正因为从生物本能中升华(进化)出了智能,人类才能创造出科学技术。一般动物之所以不可能创造出科学技术,不是因为没有需要和体力,而是因为没有智能。

       从“改变世界”的视角看,科学不是别的,而是人类智能的信息化形态。

       这是什么意思呢?

       哥白尼的名著《天体运行论》,标志着严格意义的科学的诞生,让我们以它为倒来加以说明:

       假若您阅读六卷《天体运行论》,您所虱到的是什么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而是信息———行是绕日的太阳系结构的信息。

       当然,行星绕日的太阳系结构是客观的,在哥白尼之前早已存在。但却一直未被人们正确认识。相反,“地心说”长期歪曲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地球和太阳的关系,需要人们进一步提高智能。

       哥白尼通过长期的观测研究,把自己的智能与太阳系结构的客观规律统一起来,并结晶为《天体运行论》。作为科学的《天体运行论》,是哥白尼智能的结晶品,是哥白尼内在的本质力量(智力)在外在化(具体这里而言就是信息化),用马克思的话来说,是哥白尼“本质的对象化”。

       马克思认为,“为了创造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的全部的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践方面来说,人的本质的对象化都是必要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以下简称《全集》第42卷第126页)马克思又说,随着对象性的现实对人说来成为他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他的个性的对象,成为他的对象,而这就是说,对象成了他自身。!(《全集》第42页第125页)正是在“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对象成他自身的意义上,马克思赞誉黑格尔,“抓住一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全集》第42卷第163页)正是在同样的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哥白尼通过长期的研究(智力劳动)把自己的本质对象化为《天体运行论》,《天体运行论》成了对象性的、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哥白尼;马克思通过长期的研究把自己的本质对象化为《资本论》,《资本论》成了对象性的、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马克思;科学家通过研究,把自己的本质对象化为自己的科学发现,有了科学发现的科学家,才是现实的、真正的科学家,等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