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史观刍议

作 者:

作者简介:
丛大川 大连水产学院马列部

原文出处:
岭南学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5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马克思的劳动实践史观认为,人的类特征是自由的自觉的生命活动即实践,人的历史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是人的社会生产力。我这里要进一步指出:作为人的类特征实践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那么人的最本质的力量是什么?作为人的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的生产力是人改变自然的能力,那么人的这种能力的根本来源在哪里?从现代现实的人类出发,我初步认为,人的最本质的力量是人的“智能”,人的生产力的根本来源在于科学技术职能,或者说,人的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科技智能和其它智能的相互作用及显化,人的历史本质上就是人的智能和对象化的历史。我称这一历史观为“智能史观”,是马克思的劳动实践史观的现代化形态。

       (2)人类智能是人类运用头脑及其它器官掌握信息的能力,是人类特有的改造客体世界和主体世界的现实精神力量,它不等同于人的全部主观精神活动。它包括人类的科技智能、经济智能、政治智能、军事智能、外交智能、教育职能、艺术智能、道德智能、宗教智能、哲学智能及人工智能等。根据马克思把人脑掌握世界的专有方式划分为科学的方式、宗教的方式、艺术的方式和实践精神方式,也可以将人类掌握世界的智能划分为认知智能、评价智能、审美智能,哲学智能则是这三者的统一和升华。

       (3)关于人类的本质特性,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指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即实践活动。为什么实践活动能够从本质上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马克思说:“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由于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他才是“类存在物”,“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由此可见,“有意识”正是区别于动物的类本质,我认为,这一人的“有意识”特性就是人的特有的“智能”,人改造对象和自我的本质力量,根本性的不是人的体力而是人的智能,而创造对象世界的实践过程不过是人的智能这一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过程,实践只是人的智能的显化、表现和确证。正如马克思所说,“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证明了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马恩全集》第42卷,第96页)从这个创造对象世界角度或思维方式看,人的智能是因、是源、是本质、是潜在的本质力量,而实践是果、是流、是现象、是显化出来的本质力量。马克思曾结合当时的工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工业实践结果与人的心理智能的关系:“我们看到,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生产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亦可称“智能学”—一笔者释),对这种心理学人们至今还没有从它同人的本质的联系上,而总是仅仅从外表的效用方面来理解……。”(同上127页)再联系到马克思关于工业是自然科学同人之间的现实的历史关系的讨论,可以说工业生产正是科学技术智能这一“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示”。(同上128页)到了现代,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人类的科学智能这一本质力量的充分暴露和显示,使人们越来越看到人类的科技智能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和根本的作用。

       (4)根据唯物史观,我们通常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因。生产力是人利用他所制造的工具改造自然对象的能力。其实这一能力归结到底是人的能力,抽象地讲,人的能力可分为体力和智力,人的体力和智力在人类的不同历史时期其作用尽管不同,但有一个基本事实必须承认,在劳动中人的体力受智力的支配,现代人在体力上较古代人并无多大提高,但现代人所创造的财富是古代无法比拟的,这主要在于现代人较古代人在智力上有巨大发展。如果说古代的科学技术尚处萌芽状态,其科学智能尚表现为技艺,或通常说的“心灵手巧”,那么人类发展到近现代,科学技术智能已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精神力量,“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语)。关于生产力的结构及其要素在其结构中的地位,我取如下的说法:生产力=〔科技智能×(劳动者+工具+对象)〕×管理智能。这一公式表示:在现代生产中,科学技术一方面是相对独立的精神力量,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另一方面它与其它三要素有机结合并起决定作用(在生产中劳动者的科技智能起主导作用,劳动工具是物化了的科技力量,劳动对象是人的科技智能认识了的和改造中的对象,劳动产品则是科技智能的物化形态)。如果以上算是硬件,那么管理智能则是软件,是以上因素的自组织机制和优化组合,这一智能在现代生产中的作用不亚于以上诸因素、以至有人提出管理上的科学技术是“关键的生产力”。如果我们承认生产力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根本的和决定作用,那么在今天,我们不能不进一步承认科技智能和管理智能是当今人类社会的更根本的和更具决定性的动力。具体说来,尚未物化的科技智能尚是潜在的社会力量,科技智能只有付诸实践才是现实的社会发展力量。我们不能脱离实践过程只抽象地讲科技智能对社会发展的根本作用,而只能将其放在劳动实践中,结合其它因素来具体考察科技智能在其中的主要的和决定作用。更具体说来,社会的发展不能只依靠科技智能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靠人类其它的智能和社会因素。下面就谈谈人的智能在其它领域中的作用。

       (5)我们这里且不讨论科技智能通过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或经济所起的决定作用,而要讨论人的经济智能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经济关系本质上是人的物质和精神的利益关系,它决定人们的占有、分配、消费等社会利益,及时调整经济关系以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要靠什么?我认为这主要靠经济智能。中国农村由人民公社到包产到户是一次经济利益大调整,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次大调整靠什么?主要靠党和群众的经济智慧,靠正确的经济政策。可以说十几年的农业大发展主要靠的不是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而是靠智能的投入,现在我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农村经济要发展,一靠科技,二靠政策,三靠投入。前两者一个是科技智能:一个是经济智能。同样,一个企业具备了一定的物力和财力之后。靠的主要是企业的科技智能和管理决策智能。一个社会,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同样要靠先进分子的高智能提出改革的方案或革命的理论,以指导群众的实践,改变和调整生产关系。中国十五年来的经济的高速发展关键在于党集中了群众的智慧,形成了一套适合于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策。总之,推行怎样的生产关系或经济政策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有高智能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及其构成的“智能团”,才能透过复杂的利益纷争,看清生产关系发展的大潮,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需要,要勇有谋地提出革新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的方针,通过群众的实践力量改革由低智能的决策者所代表的旧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改革和革命本质上是代表新旧生产力的人们的政治经济智能的较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