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解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

——评高清海《哲学的憧憬:〈形而上学〉的沉思》

作 者:
何萍 

作者简介:
何萍 武汉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哲学博士

原文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5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近十余年来,在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的改革上,我国哲学界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思维路向:一种思维路向从肯定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的角度,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变革方式,应该是以现代科学和哲学的新成就充实、补充已有的哲学原理;另一种思维路向从否定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的角度,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变革是一场深刻的哲学革命,必须从内容到形式彻底更新原有的哲学原理体系。考察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我们认为,后者更符合当代哲学发展的趋向,唯有坚持这一趋向,才有可能创造适合当代中国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使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达到世界水平。当然,这也是一条艰难的探索之路,不仅需要哲学创新的勇气,更需要深厚的哲学功力。

       高清海教授始终以坚持后一趋向享誉我国哲学界。80年代,他曾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两部专著展开了他改革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的总体思路:即从人、人的主体性出发,构造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由关注自然界到重视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转向。在此基础上,高清海教授又进一步研究了现代哲学的发展,并立足现代哲学的高度,重新审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认识到:“马克思创立的哲学属于现代哲学范畴,而且是新时代哲学的开创性理论和奠基性理论。”以往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局限性恰恰在于以近代哲学的思维方式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构造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这就决定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根本,就是彻底变革我们的哲学观念,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由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变。这一观点的确立,意味着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已经冲破了旧体系的束缚,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人的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已被置于一个全新的基础之上。高清海教授的这一哲学成就凝结在他的新作《哲学的憧憬—一〈形而上学〉的沉思》(以下简称《憧憬》)一书中。在这部著作中,高清海教授引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而抒己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变革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思考。

       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变,是一项气势恢弘的哲学改造工程《憧憬》首先规划了这一工程的基本构架。这就是消解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在《憧憬》中,消解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绝不是消极的破旧,而是积极的立新。所谓立新,就是立现代哲学观念。但是,现代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批判和否定传统哲学中诞生,“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在否定形式中所肯定的传统哲学”。由现代哲学的这一本质所决定,立新必定在破旧之中,只有在批判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中,才能了解现代哲学,真正掌握现代哲学的精神。这些说明,该书不仅揭示出了消解形而上学的实质和其中的积极意义,而且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改造植根于哲学理论的深层和全部哲学史的广阔背景之中,找到了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哲学观念的根本途径。

       消解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首先是哲学本体论的变革。《憧憬》通过解析本体论的内在结构,提出本体论的变革最根本的是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该书分析道:本体论概念在演变中实际有两种不同的涵义:一是作为研究对象领域的概念,是一种本体理论。在这种涵义中,它主要与认识论、方法论相区别,属于研究“存在”本身本性的客观理论。二是作为哲学的一种思维方式,代表一种哲学原则。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即是“对象被理解为由某种先在的本质所规定,必须深入到‘事实后面去’,发现出决定它的存在和状态的那个终极性实在,才能理解和把握这个对象。”在从古代哲学至近代19世纪为止的哲学发展中,正是这种本体理论与本体思维方式的结合构成了西方的传统哲学。依据这一传统哲学,“在世界理论中,本体论表现为追求世界最高统一性的终极存在;在认识论中,本体式思维表现为追求知识最高统一性的终极解释:在价值论中,本体式思维则表现为对于规定一切行为原则的最高的善的追求。”由此可见,支撑传统哲学理论的思维方式,本质上是一种本体的思维方式。现代哲学就是在批判这种本体的思维方式中产生和发展。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是反对传统哲学对“绝对知识”的追求,把人的认识论研究由对超验世界的虚构转向对人的现实的经验世界、现象世界的思考;存在主义以“存在”的重新思考,拒斥传统本体论注重事实世界的研究,把本体研究引向与人相关的世界、人的生活世界;实用主义则直接而明确地提出了以人为哲学的中心,“认为哲学必须研究与人生有关的事物和问题,哲学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生活价值,它所关心的不是离开人的那种事物的本质问题,而是与人相关的事物、思想对人的生存活动的意义和价值问题。”现代哲学的这些派别尽管研究的领域不同,思维路向各异,但在批判本体的思维方式,并通过转换哲学思维方式而确立新理论、新课题上,则是共同的。这种共同性表明,哲学的变革,最根本的就是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现代哲学消解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主要是消解本体的思维方式。

       从哲学形态更替的具体过程看,消解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还包括消解近代哲学中杂存的科学世界的对象和内容。《憧憬》以分析人的存在的内在结构,揭示哲学学科的本性,在此基础上,强调消解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必须要消解其中的科学世界的对象和内容。该书认为,人是在属自然的和属人的两重相反的性质中存在和发展自身:一方面,人是自然进化的产物,是自然性的存在,依赖于归属于自然;另一方面,人又是自然创造的作品,是超自然的、有目的的存在。把人的这两重相反的性质分离开来,强调其中的单一性质,就分别构成了科学世界和宗教世界。科学只关注人的自然的存在,于是单一地追求本然的世界;宗教只关心人的“超自然的存在”,于是,单一地追求一个合于人的愿望、理想的幻想世界。与科学世界、宗教世界不同,哲学世界不追求人的存在的单一性质,而是要综合地、完整地表现人的两重性质的存在。当哲学无法统一这两重化的矛盾时,就会陷入或偏重科学世界,或偏重神学世界。但哲学并不满足于这种片面性,它要不断地克服片面性,通过不断地否定自身,而达到两者的统一性。哲学的这一追求活动就构成了哲学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古代哲学处于尚未分化的状态,是科学世界与神学世界的混合物,中世纪哲学是一种神学理论,近代哲学偏重于科学世界。现代哲学则在消解近代哲学的科学因素中,使哲学由关心自然转向关心人、人的生活世界。如果说,哲学发展到现代,直接以人、人的生活世界为对象,才把哲学的本性揭示出来,证明哲学独立存在的价值,那么,重新厘定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消解近代哲学中的科学因素,就是现代哲学变革的关键。《憧憬》紧紧抓住这一关键问题,重新考察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确立了哲学的研究对象。该书指出,我国哲学界奉行传统的看法,把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看作是研究世界的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这种看法很容易把哲学变成“一种关于世界的先验公式和教条汇集”。现代哲学的产生的表明,科学与哲学的局部和整体之分不是就认识世界而言,而是指的世界对人的关系。所谓科学以局部为研究对象,是指科学或侧重研究世界的自然性质,或侧重去研究它的属人的性质,“是单一视角的实证性研究”;所谓哲学是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是指研究许多不同性质的关系,“其中特别是自然世界和属人世界这两重世界的关系”,“属于整体的综合的即多视角的研究”。这是一门专门的学问,是科学无论怎样分化、独立也夺不去的哲学地盘。这表明,现代哲学消解形而上学,不是消解哲学本身,恰恰相反,它是通过消解哲学中的科学因素,真正确立起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哲学的自身独立和完善。我国哲学变革的现实途径,就是摒弃科学与哲学关系的传统观念,从现代哲学所展示出的哲学本性上重新思考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确立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