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研究的进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冯建华,江苏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研究中心副教授、哲学博士

原文出处: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14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近几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取得了一批有标志意义的重要成果,而使这一范式的研究跨入到新阶段。主要代表性成果有:吴元粱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演变》(2010年),何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2009年),张一兵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原像》(2008年),姚顺良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从创立到第二国际》(2010年),刘怀玉、张传平主编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2010年),李尚德主编的《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2009年),刘林元、姚润皋主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下)(2008年),在这些成果中,有的是以崭新的研究范式和视角全面重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通史,有的是以断代史、国别史形式填补了过去或被遮蔽、或被扭曲、或被遗忘、或未开展的马哲史研究领域。

       一、2012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研究的总体状况和特点

       2012年,中国马哲史范式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开展一系列活动,取得一些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学术活动方面:7月13日至17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主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12年年会在井冈山大学举办,全国共有170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专家参会,提交学术论文60多篇,与会代表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意义、问题与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意义与哲学内容,当代世界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史维度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研讨。8月25至26日,中国哲学史学会、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共同在吉林大学举办了“当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研讨会”,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围绕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国哲学基本问题研究、中国哲学的现代性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著作方面,以专题史的形式出版了一系列著作,主要有:陈宇宙著,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理解马克思:从〈中学毕业论文〉到〈哲学的贫困〉》;李爱华著,学习出版社出版的《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和实践》;李春敏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的社会空间理论研究》;许鲁洲、苗启明著,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实践人类学哲学探索:对广义人类学哲学的实践特性研究》;孙显蔚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批判性思维的现代辨识: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方法论研究》;王虎学著,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分工思想研究》;吴兵著,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冷梅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生产概念的当代阐释》;郭艳君著,黑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历史的生成性:对历史与人之存在的哲学阐释》;陈详勤著,学林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与普遍历史问题》;余敏、李晓珊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列宁后期重要著作及理论创新》;张晓忠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列宁全球化思想及其中国化研究》等。

       在论文方面,中国期刊网共收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为主题词的论文29篇,主要有黄枬森、韦建桦的《关于哲学的十个问题》(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第6期),孙正聿的《研究和撰写〈当代中国哲学史〉的几个问题》(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1期),代建鹏的《回到马克思三题——兼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的方法论》(载《内蒙古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黎学军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史发微》(载《山西师大学报》2012年第3期),仰海峰的《近三十年来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历史逻辑》(载《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聂锦芳的《重估理论史对于理论建构的意义》(载《光明日报》2012年4月20日),张亮的《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列宁阶段?》(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孙乐强的《重新理解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历史地位》(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周嘉昕的《从文本到思想史——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文本研究的方法论思考》(载《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2期),吴昕炜的《从葛兰西实践哲学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传统的演变》(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第1期),庄友刚、冯建华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的历史与趋势》(载《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8期)。

       2012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研究的总体特点是较为平淡,没有产生有标志意义的突出成果。具体表现在:其一,没有出现有突出影响的通史、断代史著作,研究热点不集中,较为分散。其二,研究成果主要以断代史研究、专题史研究、人物研究的形式出现。其三,许多成果集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西方马克思主义方面。

       尽管如此,马哲史范式的研究仍然取得了许多成果,这些成果主要表现在断代史领域研究中,个别人物思想专题研究也较有新意。专题史领域虽有许多著作出版,但由于它们广泛涉及经典作家的人道主义、哲学观、政治哲学、经济伦理、历史哲学、全球化等内容,且这些内容主要是前十几年已有研究范式的延续、已有成果的专题化,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和突破性相对不足,因而本文不进行论述;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成果首先属于其他研究范式(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范式、对话研究范式等),或与其他研究范式存在交叉,难以代表马哲史研究的进展,本文也不予论述。断代史领域虽然没有著作问世,只是以论文形式进行先导性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却开辟出一些崭新的、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研究领域,形成一批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有的是已有研究成果的综合化和深化,有的则酝酿着未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重要突破,充当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积极前导。笔者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2012年中国马哲史研究范式的进展:开辟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领域、确立当代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进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史研究、深入研究列宁哲学在马哲史发展中的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