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高发该如何应对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青春期健康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3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随着当今社会传播媒体的空前发展,青少年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变化,见多识广,早熟、早知、思维活跃。而在另一方面,青少年犯罪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从犯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的手段等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案例一:2012年1月28日深夜,年仅15岁的广州市花都区某校初三女生王某掐死祖母后,纵火焚烧房屋。据了解,王某平时学习成绩不错,性格内向,父母离异,父亲再婚并另育子女。王某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父亲、继母每月回来探望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王某事后向警方交代,杀死祖母的起因仅仅是因“被祖母责骂”。

      案例二:1991年出生的王春5年前来到深圳,那时他初中还没有毕业。因为父母在深圳坂田打工,他和哥哥也过来,孩子们与父母分开住,在没人管的情况下,他和一帮人认识,一个月后,经过密谋,大家一起到一家士多店里对网吧“下手”。那一次,他们先到网吧里占位置上网,随后以电脑出了问题为由把老板骗了过来,然后两个人从后面把他按倒在地,导致其窒息死亡。随后,王春抢走300多元现金,并撬走了七台电脑主机上的CPU。半个月之后,他就被抓获。

      案例三:陈小枫也是一个“90后”,2012年9月份,他以租房的名义实施抢劫,在作案过程中,由于遭到了当事人的反抗,他用刀在对方的脖子上连砍数刀,导致其死亡。

      案例四:黄洋,出生于1993年,谈及经历,她不断地重复着一句话,“进来了,才知道‘珍惜’两个字的含义,自己都毁在了贪玩上了。”她初中毕业后,就到东莞一家工厂做文员,随后便跟随父亲到深圳做普工,一个月后就不干了。“那时候我性格很叛逆,在出事之前,任凭我爸怎么说,就是听不进去。等到现在,才后悔不已……”,“天天在外面玩,晚上逛酒吧,就认识了那些贩卖毒品的‘朋友’,开始跟他们吸毒,后来到宾馆跟他们贩卖毒品,反而觉得很刺激。”

      青少年本是天真无邪的,如此骇人听闻、丧失人性的案例,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敲响了警钟。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成因的分析,对我们更好地预防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如今的青少年犯罪较以往,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疯狂性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往往容易走上歧途,并且由于年青人逞强好胜,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过程中,常常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

      2.突发性

      由于少年的犯罪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一般地说,较少有预谋,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心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和刺激,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

      3.连续性

      对某些具有偷窃、抢劫等犯罪行为的青少年,一般在初次作案得手之后,侥幸心理便得到强化,从而对物质享受产生了贪得无厌的欲求,产生连续性犯罪。

      4.组织结构的团伙性和犯罪结合的偶合性

      从组织结构看,一般都是临时纠合,时聚时散性的,而且这种组合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犯罪,这与有组织有策划的团伙性犯罪有所区别,这种偶然性的纠合也往往随着一个犯罪活动的终结而自行解体。

      5.犯罪故意的突发性且犯罪手段的残忍性

      青少年犯罪一般没有事前的充分考虑和酝酿过程,没有预谋,而往往只要受到某种影响和刺激,一时冲动,就可能产生突发犯罪;而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计后果,从而酿成恶性犯罪。

      6.犯罪动机的单一性和犯罪目的的荒诞性

      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往往是出于好胜猎奇,对照模仿;其目的往往是好奇好玩或争强好胜。他们有的是简单地模仿电影电视中的某个镜头和情节,有的是模仿小说或现实社会新近发生的一些作案的犯罪伎俩,有的是同学或朋友间所谓的争强好胜,显示自我的天不怕地不怕而犯罪。

      7.犯罪心理的报复性和犯罪心态的逆反性

      青少年虽年幼无知,但同样渴望人格上的独立和自立,期望能够获得平等的权利和尊重,不愿受管束,这种心理随年龄的增长有时会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当他们具有一些不良行为而被管教时,他们轻则反感对抗,重则予以报复。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据调查,青少年案犯家庭状况普遍偏差,且多为畸形,有的家庭父母不和,有的父母离异,有的教育不当,管理不善。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言行、品行及教育方法,对青少年的心理、品德、爱好和思想的影响至关重要。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偏激倾向。于是,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社会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风气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而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受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经受不住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在一定条件和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就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2.受社会不良文化影响

      我们知道,优秀的文化可以提升人的思想境界,促使人们奋发上进,低级、庸俗的文化会腐蚀人的灵魂,阻碍社会文明的进步。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文化娱乐等,其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及其它有损人民健康的内容,对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这种受污染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香港及国外流入的暴力恐怖片在一定程度上激起青少年好奇心和模仿的欲望,许多青少年正是由于剧情的指引从而完成与其年龄并不相称的违法行为从而走向犯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