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学会应对突发性失望事件

作 者:

作者简介:
[美]吴小竹

原文出处:
知心姐姐:亲子共读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3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早晨正准备出门,突然听到楼上刚起床不久的儿子一声大叫——“妈!”

      有十几年“妈龄”的我从这叫声里听出不是什么好事儿。只见儿子走下楼,手里拿着一个U盘,一脸要哭的表情。原来是他今天要交的科学课实验报告打开后全是乱码,要知道这是他花了好几天的工夫熬夜才完成的报告。U盘打不开,电脑里也没有备份。我一边安慰儿子,一边第一时间给老师发了电子邮件解释情况,申请再缓两天交。

      儿子一再回顾前一天晚上存文件前后的情形,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操作上的失误。我问他为什么不当时就打印出来,他说实在是太困了,想早上起床后打印不过就是两分钟的事。在怨天尤人中吃完了早餐,儿子垂头丧气地去上学了。

      白天接到老师回信,同意多给儿子两天时间。而经过了一天的学校生活,儿子似乎开始接受这“残酷”的现实,准备重新再来。我表示如果能帮上什么忙,一定出力,其实我知道,儿子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经过两天努力,儿子再次完成作业,在老师宽限的时间内交了上去。

      作业交了,和儿子谈“吃一堑长一智”的机会也成熟了。我先让他自己总结一下经验教训。他说以后每次存完文件后都要马上再打开看,还要多存几份,我建议他应该马上把完成的文件打印出来。具体技术措施讨论完了,我又对儿子说:“如果有时候你已经采取了可以想到的所有措施,但让人失望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所谓‘天意’吧,对待这类情形,怨天尤人都没用,最明智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尽快平静下来,想办法怎么处理。”儿子也许不能完全领会我的意思,但我想至少给他埋下一种观念,学习如何处理让自己失望的事情。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一帆风顺。然而在生活中,孩子总会遇到大大小小让人失望的事。更现实也更负责的方法是,从小教孩子如何对待失望。那么,该如何去做呢?

      认真聆听,建立同盟:无论是孩子自身原因还是其它原因而导致失望情形发生,你都应该认真听孩子的倾诉。也许在大人眼里,孩子的反应有些过分和夸张,但此时他更需要大人的同情和理解。真心听孩子带有情绪的陈述,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理解,这是帮他从失望情绪中解脱出来的第一步,也是保持沟通线路畅通的一个重要做法。让孩子知道,父母永远是他的可靠同盟。

      反应适度:如果父母表现出过分的同情和怜悯,孩子的反应可能会因此而扩大。我们应当锻炼孩子,培养他接受生活中的失望的勇气,而不是依赖别人的怜悯。比如因为天气的原因,孩子没能参加一个活动。妈妈认为孩子很委屈,于是提出的补偿办法是周末去玩具店买一个新玩具。这样做会让孩子形成一种概念,那就是他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任何失望都应该由别人给他补偿回来,而不是尽己所能或是接受现实。父母类似的态度和举动,实际上也是对孩子不尊重的表现。妈妈认为孩子太软弱,无法面对生活中的现实。

      与此相反,父母的反应也不应过分严厉,认为孩子怎么这么点儿事都不能应付,太娇气。如此的反应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孤立无援,毕竟孩子才刚刚开始学习独立驾驭生活和自己的情绪,父母的支持和指导至关重要。

      教孩子自己平静情绪:儿童心理学专家认为,孩子能自我平静下来是应付失望情绪的最重要部分。大人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特点,帮他掌握平复情绪的方法。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的孩子可能要深呼吸;有的可能要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还有的出去运动一番就感到舒服了;有的如果能开一两句玩笑情绪就好多了;另外的一些孩子可能吃些点心就感觉好多了。父母帮孩子运用对自己有效的方法平静下来,对孩子将来自己处理失望情绪很有帮助。

      给孩子独处的时间和空间:感受失望本身也是生活里的一种宝贵经历。如果父母能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特点,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独自去感受、控制那种情绪,然后再帮他们从失望情绪中解脱出来,可能会比直接告诉孩子“不要再为这件事情难受了”更有效。孩子最终的解脱要靠自己,而不是父母的说教和指示。

      从失望经历中学习:当孩子经过了失望所带来的情绪波动后,要帮他总结今后该如何处理类似经历。告诉孩子什么是他可以控制的,什么是他不能控制的。父母还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失望和处理方法,让他知道不只是孩子有失望,大人也有,失望是生活中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如何去处理,以及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

      总而言之,经过大人的引导,孩子应该明白,生活里的事情不都一定是如愿的,由此而产生失望也是正常的。成长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从失望的经历中学习,从而变得更有信心和办法去应对将来生活中不可预测的不如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