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艺术对罗马艺术元素的运用

作 者:
刘平 

作者简介:
刘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原文出处:
装饰

内容提要:

在西方艺术的发展历史中,几乎每个时代都没有停止过对罗马艺术的再发现与再诠释,在精神气质上与罗马艺术最为格格不入的基督教艺术,也从来没有彻底抛弃过罗马艺术的影响。本文就基督教艺术对罗马艺术形象与观念的借鉴和运用进行初步的梳理与分析。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13 年 06 期

字号:

      西方古代的罗马帝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等诸多方面,都堪称人类历史上一段辉煌的篇章;而这一时期所创造出的艺术作品,以其雄壮浑厚的风格与气度,为后续艺术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可资借鉴的典范。在西方艺术史上,几乎从来没有中断过对罗马艺术的再发现与再诠释,历代的艺术家们都在直接或间接地追溯西方文明的源头,追溯到希腊,追溯到罗马。而每个时代的艺术又以其自身的方式,从特定的角度,继承与发展罗马的艺术遗产,同时融入了属于各自时代的独特思想与形式创新。后代的艺术之中,即使在精神气质上与罗马艺术最为格格不入的基督教艺术,也从来没有彻底抛弃过罗马艺术的影响,甚至在一些对基督教至关重要的题材与作品中,也将这些影响毫不掩饰地呈现出来。本文将就中世纪基督教艺术发展过程中,对罗马艺术在各个层面的借鉴与运用进行初步的梳理与分析。

      基督教孕育出了迥异于罗马帝国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形态,然而它恰恰是在罗马帝国晚期的宗教熔炉里产生,并且在与犹太教(Judaism)、摩尼教(Manichaeism)、诺斯替教(Gnosticism)等诸多宗教的竞争之中脱颖而出的,并最终征服了罗马帝国的皇帝君士坦丁,成为一国之教。①

      基督教艺术之初,在墓窟天顶画、镶嵌画、石棺雕刻、教堂建筑上,罗马艺术的影响可谓随处可见,无论是人物形象、写实的处理手法,还是建筑的格局、建造技术等方面,都延续了罗马艺术中的风格样式与技术技法。②然而,这种情形虽然典型,却并不足以说明罗马艺术对于基督教艺术的重要意义,其原因在于早期基督教的特殊社会地位。③在基督徒受到迫害,只能藏匿在地下进行必要的宗教仪式时,这种信仰不能公开的状况之下所产生的艺术,与后来中世纪期间极尽所能的艺术创作有天壤之别。即便是成为国教之后,当时的基督教艺术也没有形成自己的专属风格,而更大程度上是在借用罗马艺术这样一个成熟的艺术表现系统,在其中嵌入基督教的信息与内容。依附于罗马艺术的风格样式与技法,最初也许是无可奈何之下的现实选择,而实际上却有助于基督教信仰与宗教信息的传播,以当时的人们所熟悉的形式,讲述一个关于救赎与希望的新故事,在这一点上,可以说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传播策略,这种情况在基督教成为国教之后尤为明显。时至今日,当人们在半月楣雕刻的末日审判场景中看到右手举起做出赐福手势,一派君临天下之势的基督时,还会联想到罗马皇帝奥古斯都高举右手的雕像,而此时的基督教与教会组织,已然成为欧洲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早期基督教艺术之后直到10世纪的这段时间里,罗马艺术影响的表现并不十分突出。墨洛温王朝时对大理石石棺的使用,更多的是出于对大理石这一材质本身的珍视。④在被称为“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中,人们更注重借鉴罗马时期的建筑技术而不是建筑布局与结构⑤;对于科林斯式立柱与柱头的需求,则更多地来源于装饰的需要。而更大规模地借鉴罗马艺术的现象,开始并发展于被称为“罗马式”艺术的11世纪。

      “罗马式”(roman)⑥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用来界定修建于11世纪与12世纪的教堂建筑风格。事实上,来源于语言学的“罗马式”一词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术语,它所指代的艺术,在渊源上十分复杂,不仅与罗马艺术相关,也与各地自身的艺术传统相关,与非基督教的艺术传统相关,与基督教艺术自身的发展相关,延续、诠释、融合、复兴、创新,都混杂在其中,该术语所做出的界定只能是一种宽泛的描述而已。从建筑上来看,罗马式时期大量兴建教堂以示信徒的虔诚之心,对于前一个建筑发展高峰时代的技术与样式的继承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建筑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顺理成章。而在罗马式时期,真正奠定其风格基础的建筑创新,恰恰是迎合当时的宗教需要与现实需要的结果。⑦本文在此主要关注这一时期对罗马艺术系统中具体样式、题材与形象的运用,以及运用的不同方式与意图。

      与之前的基督教艺术不同,罗马式时期称得上是雕刻艺术得以复兴的时代,长期以来刻意弃绝大型雕刻以将自身区别于异教信仰的基督教艺术,此时再次出现了石面浮雕作品,并且逐渐发展出规模巨大的半月楣雕刻、趋近于圆雕的立柱雕刻等多种样式。在这个过程之中,罗马艺术时期就为人所熟知的形象与题材,开始越来越多地浮现于基督教艺术之中。

      自然,首先遭遇的情况就是对罗马艺术形象的批判性运用,原本表现河神、森林之神等神灵的形象及其代表性特征,在基督教的艺术中被变换为怪兽与魔鬼,转换为“恶”的代表,正如图5中的柱头雕刻所表现的一样。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圣徒受到魔鬼诱惑的场面。位于中央的圣徒表情镇定平静,他身旁的两只魔鬼则面目狰狞,张开血盆大口,伸出长长的舌头,舔舐着圣徒,仿佛要吞噬他的灵魂。他们紧紧抓着圣徒的衣袍和左腿,似乎要将他裹挟着拉入地狱。在魔鬼的身上,我们看到尖长的耳朵,覆盖着大腿的长长毛发,以及身背后拖着的尾巴。这些元素,都是萨提尔(Satyr)和福纳斯(Faunus)⑧的基本形象特点。原本是古典⑨神话中的神,在基督教艺术中却成为了被否定的对象。这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延续了基督教对于被称作“异教”的信仰及其艺术的否定与批判,也是对信仰基督才是“正途”这一观点的宣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