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思想与心理的思辨

作 者:

作者简介:
神彦飞,山东大学《高校辅导员》编辑部,山东 济南,250100;赵健,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430072 神彦飞(1965— ),男,山东苍山人,山东大学《高校辅导员》编辑部副主编,副教授,博士;通讯作者:赵健(1977- ),男,山东临沂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从思想与心理各自的概念入手,并从思想与心理的层次和性质中分析,讨论思想与心理各自的特点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从而得出结论:可移植性是思想与心理的分界点,可移植性是思想的根本属性,不可移植性是心理的基本特点。这为理论与实践中建立思想与心理各自的工作范围和理论范畴作出了探索性的研究。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3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73(2013)04-0155-06

       思想与心理在很早就被纳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范畴,围绕这两个领域,学者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关于思想与心理的边界问题严重困扰着广大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这个问题实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础性问题——思想与心理各自应有不同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困惑,同样的一种表现的错误行为,背后的思想根源和心理动机可能大相径庭。当一个错误行为的根源在于外来思想的影响和对实践活动的误解时,这是一个思想问题。当一个错误行为的根源在于心理异常时,这是一个心理问题。在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者当中,遇到学生行为失范时,往往倾向归结于心理问题而回避思想领域的交锋、斗争和灌输。而在改革开放前的年代,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又往往倾向于归结为思想问题而采用斗争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忽略了心理因素。这都是不对的倾向。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提出一个分界的标准,厘清思想与心理各自范畴的边界,然后根据问题的根源找出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找到有效的“发力点”,不至于让自己的工作产生“无效率”或者“负效率”的现象。

       在现实中,有的研究者把许多思想问题依然看作是心理问题,但思想问题怎样成为心理问题,界限在哪里,研究者并没有给出详细的论述。在非学术领域出现这样的说法,不足为怪;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而言,思想、心理是专门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不应出现这种认识上的混淆和叠加。思想与心理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概念,如果思想与心理的关系没有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自然就会引起争论。“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不断明晰和拓展,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边界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为人们争论的重要议题。”①从实践角度观察,思想与心理都不具备独立的表达通道,心理活动和思想活动最终都要通过人的行为和实践活动表达出来。对于行为结果的观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共同的实证材料。所以,必须把思想从心理中剥离出来才能够继续研究思想与行为的关系。

       一、思想、心理的概念解析

       常有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遇到难以解决的思想问题时,常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一笔带过,或者将解决不了的问题归结为“社会原因”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问题”。实际上,任何一个学科都是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每一个案例进行仔细分析,都会发现行为失范的个人,对其第一步的归因无非是“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下一步工作就是对具体的思想或者心理问题进行微观剖析。因此,很有必要在理论上把思想和心理的界限厘清,以便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操作排除理论困扰。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范畴来看,“思想与心理的关系比较复杂。心理就其内涵来说,与思想、意识是一致的,也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心理的外延明显大于思想,它不仅仅指认识这一反映形式,而且还包含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反映形式和兴趣、能力、气质等个性特质。而当说起思想时,人们则更侧重于它对客观外界的反映的内容。”②

       (一)思想的内涵及其解析——思想的实质是信息流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思想的概念如下:“①(名)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思想的内容为社会制度的性质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在阶级社会中,思想具有明显的阶级性。②(名)念头;想法。”③从这一概念出发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思想是表示思维结果的一个名词,思想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

       按照信息论的观点,思想的实质是一种信息流,它作为心理活动的结果而存在,具备相对的稳定性、可表达性、结构性与可解构性、发展性与可传承性等特点。理论上,思想可以从一个人传递到另外一个人,从一个集体传递到另外一个集体。在传递的过程中思想本身会有一些变化,会被改造,但是思想本身被传递了。“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两人交换就都有了两个思想”——这是公认的经验与现实。思想的交换与传递过程中没有物质的交换,仅仅是语言等信息作为思想的载体在进行传递,这就是思想的“移植”,是一个信息流的传递和加工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让一个没有接受过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人系统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质上是移植一套思想到受教育者的思想体系中,变为受教育者思想的一部分。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来看,思想可以解析为如下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思想体系;第二个维度是个体思想。思想体系是不单独依赖于某一个人而存在的完整的思想系统,这一个系统可以存在于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大脑中,也可以存在于书籍、磁盘等载体中。它的历史起点是实践中的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成熟的标志是某一些思想家对社会发展的观察和总结。思想体系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有自己的独特的生命周期。思想体系随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在时间的长河中,一些思想体系会被逐渐淘汰而在现实社会中消亡,也有一些思想体系日益成熟和丰富。但如果资料充足,消亡的思想体系也能够在记载中留下印记,可以供后人研究,也有可能在若干年后以新的形式在人类社会中重新出现。与思想体系不同,个体思想必须依托某一个独立的个人而存在,是某一个人思维活动的结果。随着某一个具体个人的成长而产生,生命周期与这个思想主体的自然生命周期相关联。当这个思想主体死亡,他的活动的个体思想就自然消亡了,但他的思想通过个人活动留下的历史痕迹依然可以通过学术方法予以还原和研究。

       (二)心理的内涵及其解析——心理的实质是人脑的活动

       同样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心理是这样被解释的:“①(名)人的头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如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②(名)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④心理学大辞典中心理的概念:“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人的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⑤从这些概念来进行分析,心理是一个表示过程和状态的名词,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准确讲,心理具备的是社会化了的自然属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