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征分析的逆向供应链激励机制设计研究

作 者:
吕君 

作者简介:
吕君(1979-),女,河南淮滨人,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闭环供应链管理,上海 200241

原文出处:
商业经济与管理

内容提要:

逆向供应链是我国重点发展的回收再制造产业的重要组成,是解决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双重难题的重要途径。首先,针对我国逆向供应链中存在非正规回收商充斥市场的结构不合理现象进行研究,发现主要是由于逆向供应链的信息不对称、产品异质性、环境外部性和资产专用性等特征。其次,在特征分析基础上构建理想状态和逆向供应链特征影响下的均衡模型,研究发现低回收再制造水平的非正规回收商是非最优均衡的结果。再次,研究以逆向供应链前端、中端和后端为逻辑顺序,设计了信息甄别传递、提前延迟、违约惩罚和集聚合作四种激励机制,以激励约束逆向供应链的正规回收再制造行为。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3 年 12 期

字号:

      人类生存环境面临日益增长的废弃物和资源匮乏等可持续性问题。我国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成为新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的“短板”,需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1]。基于废旧产品回收和再利用的逆向供应链旨在解决当前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双重难题,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我国回收再制造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技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上还存在不足[2]。

      在我国目前的逆向供应链上存在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等现象。多个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处理企业存在“吃不饱”的现象,依赖进口国外的废弃物来维持生产,而大量流动商贩收集到的废弃产品不能进行正规拆解处理[3]。我国正规回收商回收不到,大量非正规回收商却抢占回收市场,消费者宁愿将废旧产品返回给个体经营者,返回到正规回收商的比较少,这是因为:小商小贩随时上门回收非常便捷;小商小贩可以提供的回收价格较高;消费者环境意识有限,很可能会选择随意丢弃废旧产品。正规回收商回收不到充分的废旧品而日渐减少,而非正规回收商队伍却在不断壮大,造成不合理的结构。

      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大部分由非正规经营者处理,既浪费资源也污染环境且存在职业安全等问题[4]。随意丢弃或不正规的回收处置会带来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环境风险。对逆向供应链的源头获取进行有效管理,对逆向供应链的主体进行激励,使更多的废旧产品进入正规回收再制造企业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目前针对逆向供应链的激励问题研究主要聚焦在对回收行为的激励上,田军(2005)提出要对非法进口废弃物的行为要加大惩罚力度[5];张保银(2006)研究利用委托-代理分析提出政府进行环境补贴和奖惩措施,对企业进行激励和监督[6];计国君(2012)的研究提出政府的监督激励决策矩阵来辅助政府决策,促进社会福利的改善[4]。Atasu(2012)的研究发现个人生产者延伸责任模式对生产商进行绿色设计更有激励效果[7]。然而以上研究,没能涉及如何激励废旧产品进入正规回收再制造商的逆向供应链结构问题。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目前废旧产品返回到非正规回收商现象的发生?逆向供应链中,非正规个体经营者为主的现象是偶然还是有其背后的必然性?如何激励能促进废旧产品进入正规回收渠道并实现逆向供应链的结构合理健康发展?这些问题在现有文献中未能涉及,是本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做出的改进和创新之处在于,第一,从特征分析的角度探索逆向物流结构不合理的原因,第二,在对均衡模型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促进正规逆向供应链的激励机制。

      二、逆向供应链的特征分析

      逆向供应链的过程是不同于新产品的采购、制造和销售过程的,是建立在逆向物流基础上,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置和再利用。在逆向供应链中,产品回收处置的全过程具有信息不对称、产品异质性、环境外部性和资产专用性特征,这些特征使逆向供应链的监管和控制更加复杂。

      (一)信息不对称

      在逆向供应链中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在产品收集阶段,末端用户提供的废旧产品的质量、使用次数、折旧状况和可再使用情况等都需要进一步检测。再制造商只有在拆卸和再制造过程中才能获得准确信息,在购买废旧产品之前难于确定其真实质量,因此废旧产品属于典型的“后验产品”(Experience Good)[8]。在回收再制造的加工过程中存在双重信息不对称:一方面签约前委托人政府不完全了解代理人回收企业的真实投资和加工情况,存在逆向选择问题;另一方面在签约后,代理人回收企业并没有真正积极努力地运作,来最小化对环境的污染,存在道德风险问题。例如:非正规回收商对回收再制造是否进行无害化资源化资产的投资,政府没办法完全了解。即使正规回收再制造商进行了充分的无害化资源化资产投资,在实际再制造过程中,由于再制造加工线开动成本较高,而不开动或者部分开动加工线,仍然给环境带来危害,产生道德风险问题。再制造产品的再销售过程中也存在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不能获得再制造产品的可再使用功能、可再使用寿命等信息,信息不对称会增加消费者的感知购买风险,降低了消费者对再制造二手产品的感知价值[9]。

      (二)产品异质性

      逆向供应链的采购货源是废旧产品,返回废旧产品的属性有很大的差异,具有显著的产品异质性。第一,回收产品时间和数量的异质性。由于产品回收时间和回收数量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回收时间和回收数量的差异是逆向供应链比正向物流复杂多的最重要原因[10]。第二,返回废旧产品质量的异质性。废旧产品返回的原因有很多种类,不同返回原因的返回产品的质量也不同,可按照产品质量将产品返回分为商业返回、产品召回、使用结束返回和生命周期末端返回[11]。其中短时期内的商业返回产品可视为新品,通过简单清洗可以再使用;召回产品存在缺陷和瑕疵,经过修理可以再使用;使用结束返回通常是应对暂时性需求的租赁形式,产品的回收时间是确定的,质量需要进一步确认;生命周期末端返回产品,通常进行拆卸、再制造或循环获取残留价值,剩余部分丢弃。第三,返回废旧产品种类和规格的异质性。回收逆向供应链不是面对单一或相关的产品,而是多种类产品的返回,即使是同一类产品,也会有不同的返回规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