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发展的业态结构及升级路径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陶君成(1957-),男,湖北省仙桃市人,湖北经济学院教授,湖北物流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园区、企业物流等,湖北 武汉 430205;徐青青(1976-),女,浙江省宁波市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经济、供应链管理等,广东 深圳 518055

原文出处:
中国流通经济

内容提要:

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服务行业,物流业态涵盖行业的组织形态、产品形态和经营形态,直接反映产业运行状况、服务社会经济的能力以及产业创新能力,研究物流业态对于我们获知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蓬勃发展,现代物流业态结构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新兴商业模式的物流业态呈现出高增长特征,但国内多数物流企业还处于小、散、乱状态,增值性物流业态服务占比很低。因此,提升物流行业组织、产品和经营形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产业效能和创新能力,成为物流企业/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更好地促进我国物流业态升级,应深度认知物流新兴服务产业的业态特征,扶持物流业态创新,重点推动企业物流向第三方物流转型升级,建立简约的物流业态指数,改善宏观管理。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3 年 12 期

字号:

      现代物流业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循环运行,是基础性服务行业。物流业态涵盖行业的组织形态、产品形态和经营形态,直接反映产业运行状况、服务社会经济的能力以及产业创新能力。因此,物流业态研究是获知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工具。

      近年来,国内物流产业蓬勃发展,物流企业日渐呈现出多样化的业态特征。物流加工、货物配载、电子商务、外包服务、供应链管理、物流园区管理等专业服务不断扩充到我国现代物流企业的运营业务中。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大多还处于“小、散、乱”的状态下,增值性物流业态服务仅占总收益的15%。因此,提升物流行业的组织、产品和经营形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产业效能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物流企业/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结合物流产业升级的业态研究,不仅有助于准确把握物流业发展状态,更有助于获知业态升级的客观规律,从而帮助企业准确寻找经营业态的拓展、提升之路,协助政府制定科学的物流产业政策,搭建高效的公共服务载体,共同促进物流业转型升级。

      一、物流业态研究现状

      “业态”一词来源于日本,指“经营形态”,[1]最初专用于“零售业态”,[2]随后旅游业、物流业、金融业、文化产业等也相继引入了“业态”这一术语。

      我国学者关于物流业态的研究包括概念、相关分类、创新模式以及业态升级等方面。多位学者给出了物流业态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徐扬的定义,即物流业态指物流服务提供商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3]有学者提出了对物流的科学分类[4]、[5]和物流企业分类模型。[6]2005年,国家标准将物流企业分为运输型、仓储型、综合服务型三类。也有学者认为,业态是具有同样业务性质的经济组织。[7]还有学者基于物流业竞争激烈和寻找新的赢利模式的视角,研究了物流业态的创新模式,具体有物流联盟业态、[8]物流服务超市[9]等。物流业态升级方面较有代表性的是第四方物流整合及带动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研究,如我国物流产业跨越式升级、[10]宝供物流案例研究、[11]海金物流案例研究[12]及医药分销物流变革与演进[13]等。

      国外学者有关物流业态发展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对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的研究。科斯塔斯·塞尔维亚瑞迪斯和马丁·斯普林(Konstantinos Selviaridis & Martin Spring)[14]对1990-2005年第三方物流演进的114篇文献进行了综述,指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始于制造业物流的外包,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组织机构和技术的变化,使得第三方物流业态也发生着变化。1991-2004年,利耶波(Lieb)教授及其合作伙伴的调查结果[15]显示,全世界第三方物流市场已经明显表现出了潜力大、渐进性和高增长率的特征。莫菲(Murphy)、[16]亚历山大(Alessandra)、[17]索尼(Gunjan Soni)等[18]总结了第四方物流的特点,以及产业从第三方物流发展到第四方物流这一物流业态演进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路径。

      二、物流业态划分基本思路

      1.借鉴物流统计的分类方法来划分物流业态。我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2006年正式运行,从2004年开始试运行算起,至今还不到10年时间。其核算数据主要来源于《运输邮政业统计制度》所统计的数据,包括2005年国家标准将物流企业分为运输型、仓储型、综合服务型三类,都明显带有旧体制的痕迹。从国外发展比较成熟的物流分类来看,德国对物流市场的分类方法值得借鉴(见表1)。

      

      表1对物流服务市场的定位是比较清晰的,但考察它的分类标准可以发现,其标准并不是唯一的,既有货物类型、货物重量,也有运输工具、运输方式,还有服务领域、服务对象等。可见,物流业态划分是确认具有同样业务性质的物流服务提供商所从事的服务领域,它涵盖企业的组织形态、产品形态和经营形态。

      2.借鉴零售业态的分类方法来划分物流业态。零售业态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消费需求进行相应要素组合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GB/T18106-2004《零售业态分类》),总体上可分为有店铺零售业态和无店铺零售业态两类。按照零售店铺的结构特点,根据其经营方式、商品结构、服务功能以及选址、商圈、规模、店堂设施、目标顾客、有无固定营业场所等因素,将零售业分为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等17种业态。借鉴零售业态分类方法,只要获知了物流业态的构成要素、分类标志(主要维度),划分物流业态是不难的。

      3.基于认知和创新的物流业态基本划分思路。从借鉴物流统计与零售业态分类方法这一点上不难看出,划分物流业态的依据是业态特征而非某个唯一的分类标志。划分的目的是有利于人们对物流业态的认知与创新,也就是说,物流业态是我们获知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的一个手段和工具。

      从有利于认知与创新的视角出发,不妨将物流业态划分为制造业物流、港口(园区)物流、保税物流、工程(项目)物流、大宗商品物流、批发(集散)物流、连锁零售(配送)物流、直销物流、零担物流、快递物流、回收物流、冷链物流、危化品物流、物流金融、供应链(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等15种业态。其中,前四种业态是物流业服务于第二产业和国际贸易的主体部分,制造业物流的共同特点是物料采购、生产支撑与产品分销,这里没有再按照制造业内具体的行业作进一步细分,其他三种业态体现的是货运枢纽、口岸服务与建筑服务特点;接下来的四种业态是物流业服务于商品流通的主体部分,体现的是商品与流通特点;零担物流、快递物流、回收物流具有服务对象的典型性;冷链物流、危化品物流具有服务技术的典型性;物流金融、供应链(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具有服务组织的典型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