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12(2013)04-0079-05 珠三角作为当今全球最大的加工贸易区,是世界制造业基地和跨国采购中心,也是中国最大的加工出口及三资企业基地。2011年珠三角地区进出口总额达9323.6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25.6%。进出口贸易范围已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深圳、广州、珠海、汕头等珠三角地区港口群的年吞吐量达到2251万TEU,位居全国第二,因此物流生成量和规模巨大。与此相对应,珠三角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网络,广深、广佛、佛开、深汕、江鹤、江中、江珠等高速公路将珠三角连为一体;衡广复线和广湛、广梅汕、广深、京九线等铁路形成了纵贯南北、横连东西的三纵—横省内网和三条出省通道。同时,华南地区重要的大港深圳港、广州港及其他数十个内河小港连成一片,为珠三角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水上运输通道;通过西江还可将水上运输延伸至川、云、黔、桂等省。广州、深圳、珠海三大国际机场已开通了100多条国际国内航线,香港机场接手珠海机场运作,使得航空港更显优势[1]。从交通运输网络上,珠三角已经形成一个整体,但珠三角区域经济却未能得到一致均衡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珠三角地区内部物流存在较大差异,9个城市都根据各自地区发展需要进行物流产业规划和建设若干物流园区及物流中心,空间布局不合理,表现出东强西弱的不平衡状态。珠三角东部集聚了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重要的物流节点,西部则较为稀疏。9个城市的物流发展水平存在着显著差异,这对珠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带来较大阻碍。如何缩小差距,尽快实现珠三角经济一体化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对珠三角物流产业区域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立足实证结果提出了推动珠三角物流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一、珠三角物流产业区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一)区域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是利用具体的指标将区域物流所包括的功能、区域物流的内涵及特征具体化、层次化的统计描述和综合评价。为了合理评估区域物流发展综合水平,本文参考了吴晓燕的研究成果[2],主要选取4个一级评价指标,17个次级评价指标对其进行评估,具体结构如表1所示。 (二)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物流发展综合评价模型 由于评价指标较多,尽管经过了仔细遴选,但彼此之间难免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因而反映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重叠。主成分分析能够通过降维技术将多个指标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这些综合指标能够反映原始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从而使复杂问题简单化[2]。 1.主成分分析数学模型
2.进行主成分分析主要步骤如下: (1)指标数据标准化(SPSS软件自动执行); (2)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判定; (3)确定主成分个数m; (4)主成分
表达式; (5)主成分与综合主成分(评价)值。 3.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所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将珠三角的九城市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原始数据(2010年)[1]代入SPSS软件,求得标准化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R,从中可以看出17个指标彼此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因此,17个指标反映的经济信息就有很大的重叠。再根据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等于90%的原则,选入2个特征值,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就是所需要的主成分个数,这2个特征值对应的2个主成分基本包含了全部指标具有的信息,求得该相关系数矩阵R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见表2、表3)。
由表3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
其中,F是综合主成分值,代表了城市物流发展的实力水平,F值越大,说明其物流发展的综合实力就越强,且在珠三角区域物流中的地位就越重要(见表4)。
根据综合主成分得分可得出珠三角九城市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排序依次是: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珠海、肇庆。其中,广州的分值最大,也远高于排名第二的深圳,反映出广州的物流综合实力最强。广州市是广东省的省会,人口众多,经济发达,2010年GDP达10748.28亿元,位居全国前列。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如先进的信息技术、便利的交通线路及繁忙的机场、港口、货运站场等物流节点),以及以汽车、石化、电子信息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是推动广州物流业快速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