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营成果的最直接体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对于企业的股东而言,投入与产出的效果需要通过以利润指标为中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实现对经理人的考评。在诸多绩效考核理论或方法中,如平衡计分卡、目标管理法等,利润指标无疑是最为关键的考核指标。因此,能否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利润考核指标、建立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机制,是绩效考核体系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中,由于资产、资源、业态、管理等方面存在多样性,客观上给合理制定企业利润指标及其考核评价办法增加了难度。本文主要从股东(或者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的角度,对科学制定企业利润考核指标和建立评价体系时应考虑的因素进行探讨。 二、合理制定利润考核指标应考虑的因素 (一)衡量股东投入资源的价值是制定利润考核指标的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股东的投资越发多样性,往往不局限于货币资金,还包括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或其他资源,甚至包括提供供销渠道等。虽然相关资源不可能全部计入所有者权益或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出来,但这些资源却能够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现金或非现金收益,或者能够使企业具备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因此,衡量股东投入,需要引入资源的概念,而非单纯的注册资本或账面资金。股东应当清楚自己投入了什么,以及期望通过这些资本或资源获得什么收益,亦即预期回报。这是制定利润考核目标的基本依据。 首先,除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资产项目,对未在账面体现(或未能全部体现)的各项资产、资源要进行摸底、确认和估值,通过将无形资源进行量化统计,以此作为利润指标制定的基础。对于已有一定历史经营数据但未定型仍属成长期的企业,更加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开展资源的调查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可采用类似于“清产核资”的方式,开展所投入资源的界定工作,并列表统计和评估。参考简表如表1。
虽然前期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但有了上述基础数据,结合股东的期望值,制定企业级的利润考核指标的思路就逐渐明朗起来。需要注意的是,资源的内部评估工作应与经营层充分沟通并取得基本一致,以利于推动后续的指标制定和评价工作。 (二)清晰的发展战略是制定企业利润考核指标的前提 企业的发展战略,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追求目标。清晰、科学的发展战略可以有效地引导企业合理配置资源,通过战略性投资以把握未来的发展机会。因此企业股东一定要主导战略规划的制定,这是职业经理人所不能替代的。企业的发展战略,落实到具体实施层面,可分为资金投向、市场开拓、研发投入、广告投入、平台建设投入的计划,以及分解为经营收入、利润指标等一系列经营目标。战略投资的效果以及财务指标的完成程度,是否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也就成了绩效考核所必须遵从的原则和依据。 上述一系列的战略布局、步骤,都影响着企业的经营行为,并需要相应的资金安排和成本费用预算,这均与利润指标的制定和计量息息相关。因此,如果没有清晰的企业战略,没有短期、中期、长期的发展规划,就不可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企业利润考核指标。 从战略规划出发,属于渠道建设、平台建设等这类的长线投资,以及建设期内每年需支出的基本运营费用(也可按内部核定的固定成本),都应作为经营利润目标制定的基础依据。这种战略性投入,包括研发支出、应用软件、宣传推广、人力成本等,按照会计制度,不一定能够完全资本化或作为长期待摊费用,但企业内部应进行专项统计和评估。 (三)可以在划分责任中心的基础上制定企业利润考核指标 多元化企业由于业务板块差异较大,直接制定统一的利润指标并不可行,因此可以分步进行:首先区分各业务板块分别核定利润指标(或收入、成本费用指标),再通过汇总、平衡等计算过程,最终综合各方面影响因素,制定出企业级的利润指标。反过来,一旦企业利润指标经决策层通过后,也必须通过各业务板块来分解落实。 在多元化企业中,根据各职能部门、各分公司、子公司实际承担职责、目标、权利、义务的情况,可以划分为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收入中心、成本中心或费用中心等类型的责任中心。一般而言,具有经营决策权及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可以划分为投资中心;投资中心下视情况可再设若干个利润中心或成本中心。具有一定的经营决策权,又对收入、成本和利润负责的事业部、分公司等可以划分为利润中心;每个利润中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之下视情况可再设若干个成本中心。负责营销的部门或分公司可以划分为收入中心;成本中心对成本费用负责,划分所适用的范围较广,可以是一条产品线、一个项目组,也可以是一个分部、一个区域,并可以在企业中层层设立。 (四)人力资源成本可作为制定企业利润考核指标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