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弱并存: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微,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熊远来,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内容提要:

本研究采用16PF量表、自编问卷及个案访谈三种工具考察了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格、行为及认知。结果发现,民办高校学生心理总体上呈现优弱并存的格局:本研究认为,在进行社会工作介入实践时需要把握三个理念,一是优势视角,发掘学生的优势资源并以此作为介入基础;二是建构理念,对其以往及往后的经验经历进行重构或建构;三是增权理念,也就是需要以学生的能力建设作为介入的目标导向。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3 年 12 期

字号: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民办高校在高校体系中的地位、各种政策歧视、民办高校自身办学中的问题及学生来源等因素,民办高校学生相对于普通高校学生处于弱势。一般地,弱势地位将导致弱势心理,那么民办高校学生是否凸显出弱势心理?笔者查阅文献资料后发现相关研究存在四个不足:一是量少。1999年至2009年十年间公开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仅为64篇;二是聚焦于问题心理行为;三是未考虑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干预介入针对性不强;四是干预介入围绕高校思政展开,未将学生本身资源纳入干预介入体系,学生属于“被改造者”。笔者认为,民办高校大学生并非单纯存在弱势心理或者问题心理行为,而是优弱并存,这一方面是指突出的优势、弱势心理性格并存,另一方面是指弱势心理背后蕴含着优势能量,在我们审视民办高校学生、开展教育、进行干预介入的过程中这一点必须注意到。

       二、民办高校学生心理总体状况:优弱并存

      本研究采取16PF量表、自编问卷及个案访谈三种工具分别考察了民办高校学生深层人格特征、表层行为特征及中层心理认知特征。选择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钱江学院、浙江树人大学、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民办高校的18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有效样本1722人,其中16PF测试发放1100份,有效测量1061份,自编问卷发放650份,有效问卷618份,个案访谈对象50名,有效访谈43个。结果发现,民办高校学生心理总体上呈现出优弱并存的格局,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随附依赖与积极参与并存

      16PF测试及自编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民办高校学生同时存在明显的随附依赖与积极参与的心理。一方面,四民办院校学生独立性得分偏低,显示出随附依赖性较强。我们测试中,男生平均得分为11.91,女生平均得分为11.83,而在祝蓓里、戴忠恒修订的大学生常模[1]中,男生得分为12.86,女生得分为12.80,无论男女,均显著低于常模得分水平(P<0.001),徐玲、魏峰的研究结果也表明[2],普通高校大学生更为自立,民办高校学生依赖性更强,随附心理更明显;另一方面,他们在很多方面都积极参与,问卷调查显示,愿意参加班委竞选、加入社团、追随群体行为、参加集体活动及入党的比例分别达到55.5%、72.5%、65.9%、65.7%、76.1%。

      独立性弱,随附依赖性较强,与其说是民办大学生特有的问题心理,不如说是大学生年龄阶段固有的心理,而积极参与则显示了民办高校学生正在极力走向独立。人从出生到成人,一直都在分离与独立,大学生虽说已是成人,但是在经济上、学习上、生活上、社交上尚需要父母、朋友和老师的支持、帮助和指导,很难真正完全地独立。民办高校学生独立性更弱则可能与其能从家庭获得更多的依赖有关。在徐玲、魏峰的调查中,民办高校大学生中的独生子女率和城市生源率(50%、80%)显著高于普通高校大学生(20%、30%),而在我们的调查中,一个新生班中,75%的学生为城市户口,70%的学生家长经商或在单位中担任重要领导职务,82%的学生为独生子女或兄妹已独立并能给予支持,而且他们多来自杭州、宁波、温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家庭经济环境都比较优越。独立性弱,随附依赖对民办高校学生成长是不利的,但是他们并不完全依赖别人,而是通过广泛积极地参与逐步增强其独立性。

      2.情绪波动与兴奋外向同在

      测试、调查及访谈结果显示,民办高校学生一方面情绪波动不稳,易受外界干扰。四民办高校25.3%的学生稳定性因素得分较低(≤4),略高于普通高校学生低分比例20.8%[3],反映出在稳定性方面民办高校学生比普通高校学生略微不足。在43名有效访谈对象中,15名学生提到情绪不稳定或者类似的表达,或者直接认为自己情绪起伏大,易受影响,如“有干劲儿,情绪会受事情而波动,并且大多数时候会持续1~3天”,“有时比较兴奋,有时比较感伤,比较多愁善感”,“乐观中有悲观”,“变化无常”,“易冲动、易喜怒但不持久”等等,或者在描述自己的情绪时表示情绪两个极端的词汇交织在一起,如“自信、高兴、郁闷”,“冲动,耐心”,“郁闷、一般般、开心”等等。

      另一测试结果显示,民办高校学生远比普通高校学生更为外向、兴奋,男女生在兴奋性上得分分别为15.07和14.50,而常模中男女生得分分别为12.60和12.56,无论男女,差异均极为明显(P<0.001),这与徐玲、魏峰的调查结果高度一致。同时调查结果显示86.4%的学生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很重要,85.8%的学生愿意结交更多的朋友,71.7%的学生表示敢于与陌生人交往(见表1)。

      

      

      

      情绪波动显示出民办高校学生心理不成熟,兴奋外向则有助于他们适应社会。与独立性一样,情绪波动也是大学生阶段固有特征,大学生正处于“疾风怒涛”的青年期,情绪起伏不定是其常态,而大学生面临学业考试、毕业出路、亲密关系建立、人脉经营等重要人生发展任务则是情绪波动的外部原因。情绪波动起伏意味着容易激动兴奋,而这易化了他们的人际交往沟通,从而形成更强的社会适应力,而社会适应也正是大学生阶段最重要的人生课题之一。

      3.随意率性与心态平和并列

      测试、调查及访谈结果显示,民办高校学生非常随意率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有恒性得分偏低,这显示其坚持性不足。测试结果显示民办高校学生在有恒性因素上得分显著低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得分,男女学生得分分别为10.54和10.58,而大学生常模男女生平均得分分别为12.60和12.35,无论男女,差异均极其显著,P<0.001。二是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矛盾,显示其自我约束性不强、率性而为。调查显示,一方面他们多数有明确的目的动机(见表2),但另一方面,态度行为上却难以约束自己,受调查学生中上课迟到几次及以上的达58.3%,旷课几次及以上的达到42.7%,课后经常复习的比例仅为15.4%,而从不复习的为19.4%(见表3),在进行得最多的几项课外活动中,课余时间学习的比例为17.2%,不到两成,而非学习活动如看电视录像、睡觉、看小说的比例为68.4%,接近七成。三是日常生活上也显得缺乏计划和管理,时间的利用效率不高,自控力有所欠缺,在43名受访学生中,13名提到恒心毅力的不足,如“自控能力、毅力不强,在学习上不自信,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有很多坏习惯,做事总是三心二意,静不下心来”,“易冲动、没有毅力、恒心、做事三分钟热度、比较懒、想得比较多”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