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视角下转型期青少年反学校文化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郑海波,李吉芳,安顺学院 特殊教育系,贵州 安顺 561000 郑海波(1979— ),男,四川营山人,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安顺学院特殊教育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李吉芳(1982— ),女,四川会东人,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安顺学院特殊教育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

原文出处:
前沿

内容提要:

青少年社会化进程中的种种障碍是反学校文化产生的根本原因,这种障碍主要体现在青少年社会化资源的亏空和社会化资源的欠整合两个方面。青少年的“显性—制度化”的社会化资源和“隐性—非制度化”社会化资源都面临亏空与不足。青少年社会化资源欠整合的问题,包括青少年社会化目标导向系统欠整合、社会化动力不足、青少年社会化途径欠整合和社会化评价系统欠整合等四个方面。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3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67(2013)10-0155-03

       在社会中,并非每一个人对主流文化都完全顺从,当社会中少部分人的价值、信仰、行为规范与基本的社会规范相对立时,这种文化就被称为“反文化”[1]。在学校教育中,并非所有学生都认同主流学校文化,并非所有学生对学校的制度、规范和各种要求都能完全遵从,有时甚至公开拒绝、反抗与冲突。一些学生表现出与主流学校文化相对立的态度与行为,即被称为反学校文化。反学校文化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已引起学界广泛的关注,学者们分别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不同角度探讨了原因,但仍难以解释青少年的种种反学校文化现象。从社会学的视角,研究发现转型期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的障碍是其反学校文化的重要原因,这些障碍包括社会化资源的亏空和社会化资源的欠整合两个方面。

       一、社会化与社会资源

       (一)社会化

       社会化是很多学科共同关注的课题,不同学科视野有着不同的社会化概念。文化人类学家从文化的角度定义社会化,偏重于社会文化的承继和个体对社会文化的适应;社会学视域中的社会化强调人与社会的互动,关注社会规范的内化、社会生活方式的掌握及社会角色的形成;而心理学则着重于从个体的角度对社会化予以界定,强调社会化过程中的个体成长[2]。因此,我们对人的社会化理解为: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在与社会相互作用中,内化社会文化,发展自己社会性,形成个性的过程。

       (二)社会化资源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在社会化进程中都会受到多种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无疑影响着人社会化的内容和方向。华东师范大学马和民教授认为:社会化资源就是广义的教育资源,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几乎所有领域。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流价值观、规范系统及各种教育要素(如家庭、学校、邻里、社会榜样)系统[3]。因此,本文所指的社会化资源是指凡是对个体社会化产生影响的一切社会文化资源,是对人社会化产生影响的要素及其影响力的综合。社会资源也会影响到个体社会化的方向和内容,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总会受各种社会文化资源的影响,如各种各样的观念、价值取向、各种或明或暗的规范与要求等。

       二、青少年社会化资源的亏空与反学校文化

       华东师范大学马和民教授认为当代青少年的社会化资源存在亏空的危机,认为中国社会化资源业已趋近全面亏空的事实,并呼吁重建中国社会化资源基础的紧迫任务[4]。笔者认为,所谓社会化资源的亏空,是指在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缺乏必要的对其社会化起正向促进作用的资源。社会化资源的亏空所指的意思不仅仅在于社会化资源的缺乏,更在于这些资源是否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健康社会化。

       当前青少年的社会化资源也存在亏空现象,也就是说当前对促进青少年健康社会化资源存在缺乏现象。本文尝试将这些亏空的社会化资源分为两类,即:“显性—制度化”的社会化资源和“隐性—非制度化”社会化资源。所谓“显性—制度化”的社会化资源,是指各种以直接、明显的方式呈现,社会化要求明确,并有相应制度予以保障的社会化资源;“隐性—非制度化”的社会化资源,是指各种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要求不明确,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的社会化资源。这两种社会化资源从来源上讲,主要是社会、学校和家庭。这两类对青少年社会化有着直接影响的社会化资源在当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亏空现象。

       (一)“显性—制度化”社会化资源的亏空与青少年的反学校文化

       青少年的社会化区别于其他人生阶段社会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青少年经过学校中的社会化是有目的和有计划的。学校有一系列相应的规章制度及行为规范,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些都是青少年社会化的“显性—制度化”的社会化资源,是青少年健康的社会化的必要条件。这些资源如果缺失或削弱,必然会影响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导致青少年社会化产生障碍。而当前,这些“显性—制度化”的社会化资源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某种削弱。下面就分别从学校管理、课程与教学、对青少年发展的要求、正式的人际关系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些“显性—制度化”社会化资源的亏空现象,并分析这种“亏空”与青少年反学校文化的关系。

       从学校管理方面来看,学校里的管理制度和行为是青少年的“显性—制度化”社会化资源之一,对青少年的成长及其社会化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学校管理因素作为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资源之一,在转型期明显地存在一些缺失现象,这些缺失也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方面是学校管理要素的弱化倾向。有些学校的管理制度要么不全,在很多方面对学生的要求不明确,要么仅仅是挂在墙上的文本而已,并无约束力。另一方面,当前不少高校的学生管理也同时存在“机械化”的倾向,也使得管理要素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调查中发现,有些学生对学校的叛离并不完全在于反对学校的管理制度,而是反感学校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缺乏灵活性、不考虑学生的实际。

       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方面。课程是青少年在学校里正式学习的内容。学校里的课程与教学作为青少年“显性-制度化”社会化重要资源之一,在当前也有弱化的倾向。这种弱化倾向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所学与所用有较大的差异。“学非所用”导致很多学生对课堂不感兴趣,所以觉得这些课程对他的发展没有多大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