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在经济和社会变迁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驱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力量。我国在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必须有一批创新型企业作为支撑。2006年,国家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了创新型企业的试点工作,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三部委在当年的《关于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的通知》中给出了创新型企业的初步定义,即在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经营管理创新、理念和文化创新等方面成效突出的企业。从2007年至2011年年底,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命名了三批共356家国家创新型企业,这些企业在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主动发挥骨干和引领作用。本文研究促进创新型企业成长的相关理论和政策,以期指导创新型企业的成长,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 支持创新型企业成长的政策概述 1.1 创新政策的内涵 创新政策是一个涵盖广泛的概念,针对创新政策的研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真正开始兴起,但对于创新政策的内涵、功能、评价等问题说法不一,总体上表现为认识不断深化和丰富的过程。创新政策的作用对象是创新活动,涵盖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技术应用、技术扩散等各个环节,包括金融、财政、税收、人才等多个方面。Rudi Kurz指出,创新政策本身是由各方面组成的——包括传统的研发政策,以及确定市场自由的边界、为创新提供支持、制度灵活性的正确处理、企业—大学—政府间的沟通网络等。伍蓓、陈劲等将创新政策归纳为需求(国内、国外市场)、供给(技术、财政资源)、环境(创新的资源、环境、协调等)三类政策。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创新政策的内容与范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大致分为三大类型: 一是认为创新政策是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整合,如英国罗斯韦尔(Rothwell)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所谓创新政策是指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的结合,它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夏国藩认为,“技术创新政策是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的结合,旨在促进技术创新而采取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政策措施”。 二是认为创新政策是各种相关政策的有机整合体,如Gaudin认为,“创新政策是一种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的政策”,并提出创新政策三级模式:结构级(重大项目)、操作级(智力投资)、关系级(竞争/协同的条件)。 三是认为创新政策是经济政策和科学技术政策相互协调的产物,如OECD科技委员会把创新政策归结为科技政策与政府其它政策,特别是经济、社会和产业政策,包括能源、教育和人力资源形成的一个整体。柳卸林认为,“技术创新政策是一个整合的概念。技术创新政策的出现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逐步从隐含在科技政策、经济政策中到形成有特定目标、一定针对性的综合政策体系。”罗伟等人将“创新政策看作是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紧密结合,包括能源、教育、人力资源的整合,而将科技政策与工业政策中有关推动创新的部分作为创新政策的核心”。 表1简要地列举了比较重要、有代表性的国内外创新领域学者对创新政策的界定与相关功能的观点。
创新政策理论研究可分为新古典学派(Nelson、Alrow)、新熊彼特学派(Freeman、Rosenberg)、国家创新体系学派(Freeman、Nelson、Lundvall、Patel和Pavitt)和创业学派(Schumpeter、Nelson和Winter)。Lundvall,B.A.和Borras,S.总结了现今的创新政策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视角:“放任主义的创新政策(the laissez-faire version)”和“系统化创新政策(the systemic version)或创新系统学说”,这两种政策范式比较如表2所示。
1.2 创新政策的作用与评价 关于创新政策在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国内学者作了很多探索。刘兴远指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因此要从政策上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并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1)强化政策扶持,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宏观环境;(2)创新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实现科技和经济的紧密结合;(3)高起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以之加速改造传统产业;(4)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5)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培养和吸引优秀创新人才。还有学者如章新华指出,科技创新政策对增长方式转变具有外在的集约性作用、内在的倍加性作用和关键性作用,通过优化科技创新政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满足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有效配置的要求。罗友和强调了科技创新政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及改革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科技创新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技创新的政策,即从税收激励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公共采购政策、政府管制政策、风险资本政策、完善社会环境制度等方面制定完备的科技创新政策。 肖士恩等对科技创新政策评估做了研究,认为不完全竞争市场和外部性的存在是制定科技创新政策的经济学依据,而资源是否有效配置是评估科技创新政策的经济学依据,需要从科技创新政策制定和实施是否有利于本地区整体研发能力的提高、企业是否是从事研发活动的主体、科技成果是否能够顺利转化为现实的技术和工艺、科技创新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否显著等方面进行科技创新政策评估。他们对北京市科技创新政策进行了评价,基于40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以及北京市税务局和中关村科技园等政府政策制定和执行部门的访谈,运用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方法,分别就研究开发的政策效果、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效果和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的作用效果三个方面做出评价,结果发现现有的科技创新政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仍然存在政策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