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资源协调配置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凌丹,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 武汉 430070;许可,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湖北 武汉 430070

原文出处:
学习与实践

内容提要: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在未来发展中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重大战略抉择。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中国大陆,政府对科技资源的配置主体可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本文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视角,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科技资源要素协调配置的机制,针对目前存在的中央地方科技力量自成体系、资源条块分割、投入分散重复的现象,提出中央与地方科技资源配置优化与协调的对策思考。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13 年 09 期

字号: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核心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科技资源是投入到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生产要素,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目前,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地方政府也纷纷制定自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各地的布局迅速升温。因此,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如何优化配置与协调中央与地方的科技资源是中央和地方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资源配置机制分析

      1.相关概念的内涵

      科技资源是指激励科技成果创造,促进科技成果推广、使用,进而推动科技进步及经济发展的要素及其组合,包括人、财、物、科技成果、信息、科技组织及制度等要素。

      科技资源配置是指各类科技资源在不同科技活动主体、过程、领域、空间、时间的分配和使用。从配置主体上看,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等处于科技资源配置的基础层次,是科学技术活动的执行主体;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是我国科技资源调控管理的主体,它们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市场经济和科技活动的规律对科技资源进行分配、管理、调控、评估、组合(丁厚德,2007)。

      新兴产业一般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其中以核心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现政府意志,具有影响的全局性、发展的不确定性、创新活动的系统性等特征。本文所探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资源配置协调指的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实现不同利益主体及其资源配置的目标协同,政策、手段及方法的衔接互动,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出的效率与效益。

      2.资源配置协调机制分析

      (1)双核驱动的创新成果生成积累机制

      新兴技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与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新兴技术产业化的结果,是以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为基础,经过应用研究、产品设计、技术扩散渗透再到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系统创新过程,其产业创新链中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工程创新等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从产业创新链的发展阶段和科技活动性质看,在前期,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产业共性技术的开发是公共科技活动,需要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在中后期,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导向的创新活动,一般由拥有核心技术和产业链治理能力的企业起主导作用。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对接,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生成积累科技成果资源的关键。

      

      图1 基于创新价值链的产业发展循环流向模型

      (2)跨组织协作的产业创新链治理机制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基于产业创新链的多元主体、多种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之间互动协作的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产业创新活动的相关主体包括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创新服务组织及政府(中央与地方),它们因其社会分工和职能的不同,对科技资源占有和支配的结构不同,但在创新价值实现中相互依赖。从主体间关系看,创新活动的日趋复杂化,使创新过程成为一个多机构系统集成网络联结的过程,创新链也演变为多机构创新链的系统集成,成为边界开放的网络化创新链,其不同环节可以被打散并进行系统整合(Berkhout,2000),通过资源集成形成持续创新能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涉及多组织、多资源、多环节、多产业和多区域的系统工程,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和核心企业统筹很难自发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需要政府参与跨组织的运作与协调,并为跨组织协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政策和制度安排。

      (3)产业发展的价值链接机制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高度市场化的产业,它的发展是技术的经济化过程,也是从源于市场的创新构想到技术价值市场实现的价值增值活动和链式过程。产业技术创新链各环节间科技资源要素流动与收益分配的双向链接,是价值实现的基本机制,它们的链接所形成的循环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的组织机制(见图1)。

      图1中,内环反映了产业技术创新链各环节科技资源要素的流动过程,外环为价值流,反映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创新价值的实现过程,它表明创新链各环节相关主体的创新活动以投入产出关系相互链接,并且是以知识流动为特征的交易活动。因而,主体收益、利益分配、交易费用的确定与合理的制度设计与安排密切相关。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高度战略化的产业,它的发展体现国家意志,需要政府在产业发展中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工具进行支持,并为微观主体提供引导和相关制度安排。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不足

      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资源配置协调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方主导的产业布局与科技资源空间配置的现实相脱离

      自2009年国家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地方政府积极响应。目前全国已有30余个省(市、自治区)制定了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和相关支持政策,并将其纳入“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发展。在这些省市中,超过90%的地区选择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近80%的地区选择发展节能环保产业,60%的地区选择发展生物育种产业,另有一半以上地区选择发展新能源汽车。为发展新兴产业,许多地方纷纷规划建设产业基地,全国共有27个省市区的100多个城市在打造以制造业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基地。[1]但是,这种各省市产业布局严重趋同的状况与我国科技资源空间配置差异扩大形成明显反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