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B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87(2013)05-0070-07 诚信建设的重要已经是社会的共识,如何使得诚信建设切实有效地进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高层近年来提出了“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四位一体的诚信建设思路,这一思路比之于《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提出时,将重点集中在商务诚信主抓“百城万店无假货”等的群众性活动上,有了明显的进步。其中被置于首位的就是政务的诚信。政务诚信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本文拟就政务诚信与决策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分四个问题进行讨论:一,怎么来定位政务诚信?二,政务诚信与决策思维方式有何关系?三,决策思维中价值层面占有何种地位?四,功利主义的决策思维模式的利弊。 一、怎么来定位政务诚信? 近来在政务诚信的讨论中,不少论者都非常关注政务诚信与政府的公信力以及整个社会的信任度问题之间的关系。这自然是有意义的。因为当今政府的公信力的下降和社会信任度的流失已经成为我们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瓶颈。近来有的舆论已经指出,比腐败更待解决的是“信任危机”;也有论者指出,一些社会现象表明,当今社会有可能陷入“塔西佗陷阱”(即无论是对是错,无论政府说什么公众都不信任)。这些估计是否恰当还有待评估,但是政府公信力的问题,确实已经非常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的确需要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的高度去看待政务诚信的重要性。但是政府公信力、社会的信任度等,与政务诚信毕竟不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因此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前一个是宏观层面的问题,而政务诚信则是中观或者微观层面的问题。 这里先要说说信任与诚信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有的论者把英语中的trust一词翻译为“诚信”,其实这是不妥当的。信任(trust)指的是一个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问题,诚信则是一个行为主体(包括个人或者是一个机构)的道德问题。信任关系,包括了民众和统治层之间的信任,民众中各个阶层之间、个体之间的相互信任,是一个社会得以维系和发展的根基。信任关系建立的比较好,这个社会就比较和谐,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就比较顺利。最近读到挪威卑尔根大学希尔贝克教授的新作《多重现代化——斯堪的纳维亚的故事》一书,感触颇深。这本书的主题是用挪威这个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来说明,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是多种多样的,其道路也是各不相同的。他对挪威的现代化进程的分析,突出地强调了在非常特殊的国情与国际关系下,挪威之所以二战后建成一个公平程度比较高、社会关系和谐的现代社会,最关键的因素是从18世纪开始就逐步建立了上层与下层、不同阶层的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这个信任关系的建立,涉及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是政府行为而且涉及经济、社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问题。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占领的痛苦经历,又使得挪威人深深感受到同胞之间共命运同呼吸关系的重要性,因此更加珍惜社会的信任关系。所以就能够比较顺利地建立起涵盖整个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成为福利国家的典范。 与一段时期里中国舆论界把北欧模式看作是第二国际开始的社会民主主义的典范的观点不同,希尔贝克用自己国家的历史说明挪威是基于国民对于信任关系的珍惜,早在第二国际成立之前,就着手探索社会保障制度了,不是在什么主义的引导下而是在珍惜社会信任关系的基础上,比较顺利地走上了一条和谐发展的道路。可见信任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宏观的问题,涉及到一个社会内部的各个不同阶层之间的关系,某种程度上还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制度层面的问题。 诚信就不然,它是一种道德规范。政务诚信,涉及的是各级政府的工作人员以及一个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所以是不能与信任问题混同起来的。也不能与政府的公信力问题等同起来,政府的公信力属于比较宏观的问题。商务诚信出了问题,司法诚信的缺失等等都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有些问题,比如食品安全等等,对于政府的公信力的影响就很大,但其中商界自身的不诚信是源头,司法不到位不能给背信违法者以应得的惩罚,也是重要的原因。行政部门的不作为或者监管不力确实难辞其咎,但是不是问题的全部?总之,政务诚信所涉及的范围是有限度的,与公信力的问题不能等同,主要面对的是施政行为中的诚信问题。 二、政务诚信与决策思维方式有何关系? 这里说的施政行为主要指的是中观、微观层次上处于中下级的政务人员的诚信问题。这一层次上的政务人员的组成其实也是相当复杂的,需要加以分疏才能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办法来。分疏得越细,就越能做出针对处于不同的层面,承担不同的职责,以及现在存在的不同问题的对策建议。以笔者粗浅的观察,至少要区分为决策层和执行层。 执行层的问题,也需要进行分疏。有的是处理内务的,还有的则是面向公众直接进行面对面的服务的。这一层面上的诚信建设在一般情况下还是比较好操作的,而且已经有了许多值得总结和推广的经验,尤其是在服务公众这一点上(如上海多年前就开展了窗口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效果比较明显)。大体上说,关键是两条,一条是规则的公开,一条是工作人员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和守规则的习惯的养成。(规则的制定属于决策的范围,而不是执行的范围)。因为诚实守信在现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信守规则,而不是兑现个人承诺。政府的办事人员面对的都是陌生人,谈不上什么个人的承诺,有一段时间靠个人承诺来搞诚信其实是文不对题的。因为无论你做出了承诺还是不做承诺,职务所在的各项责任都是必须履行的。这些职责是一个人走上这个岗位的时候,就必须承担的。即使面对熟人的时候,最关键的也就是不徇私情,按照规则办事。但在中国的国情下,这一点不容易做到,需要教育和制度的保障。此外还有一个“自由裁量权”的范围问题,以及在此范围内的一些具体情境下的两难问题的妥善处置。许多问题会出现在这样的环节上。有的时候自由裁量权太大(如以往的动拆迁,处罚的宽严,税收的减免等等),有的时候则是由于规则对不上号,或者是各种规则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处置上的难题,常常成为政务失信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