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862(2013)07-0005-15 经过30余年改革开放,中国伦理道德与大众意识形态呈现何种态势?两大领域的“中国问题”演进与互动的轨迹是什么?它们相互交织使国家意识形态遭遇何种挑战?我们所进行的全国性万人大调查的信息①,在呈现当前中国伦理道德与大众意识形态的演进轨迹与互动态势的同时,也彰显了国家意识形态所面临的重大机遇。 对于调查信息的研究表明,当前中国伦理道德与大众意识形态已经走到发生重大转换的关键期和国家意识形态干预的最佳机遇期,两大领域所遭遇的“中国问题”相互交织,互动的基本轨迹是伦理道德问题深刻地影响大众意识形态走向,并最终影响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伦理-道德悖论”形成伦理道德领域的信任危机,信任危机导致大众意识形态领域思想领袖缺场,伦理道德信任危机和思想领袖缺场最后演化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信任危机。这一互动态势表明,在当今中国,伦理道德不仅一般地具有意识形态或精神文明意义,而且已经是解决意识形态问题的关键。 一、总体状况与发展态势:“二元体质”,重大转换的关键期 调查表明,经过30余年改革开放,当前中国社会的大众意识形态与伦理道德已经不是简单的“多元、多样、多变”,而是出现“多”与“一”、“变”与“不变”的二元聚集,出现“50%状态”,形成所谓“二元体质”。不同的是,大众意识形态领域主要表现为多元向二元的聚集,伦理道德领域主要表现为“变”与“不变”的二元聚集。这标志着大众意识与伦理道德发展进入发生重大转换的敏感期与关键期,价值共识的生成走到十字路口,国家意识形态干预的最佳时机形成,意识形态战略必须建立“十字路口”的紧迫感与机遇意识。 当前中国大众意识形态发展的态势到底如何?在“多”(多元、多样、多变)与“一”(价值共识)的思想文化行程中到底处于何种状态或阶段?调查发现,当前中国大众意识形态发展既不是简单的“多”,“一”尚未生成,而是处于“多”与“一”转换的关节点,其最深刻也是最重要的动向是:“多元”正在向“二元”聚集。所谓“二元”聚集,就是在许多具有意识形态意义的重大问题上,多样性的大众意识日益向两极积聚,它们已经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至两种相反的认知或判断势均力敌,截然对峙,大众意识形态的“二元体质”正在形成。 “当今中国社会实际奉行的义利价值观是什么?”49.2%认为“义利合一,以理导欲”,43.0%选择“见利忘义”和“个人主义”。 “当前中国社会道德与幸福的关系如何?”49.9%认为一致或基本一致,49.1%选择德福不能一致或没有关系。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如何?”认为“生活水平提高但幸福感快乐感下降”的占37.3%,“生活不富裕也不小康但幸福并快乐着”的占35.4%。 “公正与德性到底何者更为优先?”50.1%选择公正优先,48.9%选择德性优先。
大众意识形态的“二元体质”图像 二元对峙既是一种截然对峙,也是一种高度的共识,确切地说,是基于高度共识的截然对峙。它标志着多元正在甚至已经向二元聚集,共识已经开始生成,但正处于多元向二元过渡的转换点上,即呈现为一种“二元体质”。也许,二元对峙不只体现为以上五个方面;也许,大众社会意识的更多方面还没有出现二元聚集,甚至在许多问题上不可能出现二元聚集,但可以假定甚至肯定的是:中国大众意识形态已经走到一个十字路口! 以上大众意识形态的“二元体质”的信息中已经包含大量伦理道德的内涵,理由很简单,伦理道德本身便是大众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而且,根据我们调查的结果,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虽然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伦理型文化并没有变②,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伦理道德是大众意识形态的核心构造。不过,伦理道德发展的“二元体质”,在体现“多”与“一”的二元规律的同时,更体现为“变”与“不变”的二元规律。 调查发现,当前中国社会大众的伦理道德主要由四元素构成,其中市场经济道德占40.3%,意识形态中提倡的社会主义道德占25.2%,中国传统道德占20.8%,西方道德影响占11.7%。经过反复试验,这四元素构成一个近似等腰的梯形结构。“梯形结构”就是伦理道德“二元体质”不同于大众意识的特殊表现。
伦理道德的“梯形结构”图像 “梯形结构”表明,在当前中国伦理道德领域,市场经济道德占绝对主流,其力量与意识形态中提倡的社会主义道德以及中国传统道德之和大体相当,表明伦理关系与道德生活在完成其文化转型的过程中依然受经济必然性支配,尚未达到“理想类型”;伦理道德的结构形态高度不稳定;伦理道德的合力难以形成,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合力远没有市场经济的道德自发性巨大。具体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