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现代哲学思维范式历史原像探微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庆华,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原文出处:
教学与研究

内容提要:

在对近代哲学思维范式的扬弃中,现代哲学思维范式凸显出两大典型代表,即马克思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虽然二者在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上具有“家族相似”性,但马克思哲学从“现实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出发,展开对传统哲学和现实世界的批判,与现代西方哲学相比,更加具有彻底性、科学性和颠覆性。随后的后现代哲学虽然在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反绝对主义的口号中进一步发挥了马克思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批判”维度,但其“批判”与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相脱离,仍然没有克服其先天的不足。关注和研究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维范式,通过剖析马克思哲学对近代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和后现代哲学的批判、超越及对话,揭示马克思现代哲学思维范式的历史原像。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13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3)08-0039-07

      思维范式是指“体现一定思想内容和方法适用于特定领域的思维模式”。[1](P401)哲学思维范式,则是运用概念,对整个世界本质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的方式。正如黑格尔所说:“哲学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思维成为认识,成为把握对象的概念式的认识。”[2](P38)而现代思维范式,是包括马克思在内的现代西方哲学所创生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我国哲学界自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已渐成共识:思维范式特别是现代人类学思维范式的研究,既是当代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原本精神的迫切需要,又是形势发展给哲学理论工作者提出的艰巨任务。因此,转换思维范式、变更哲学视角自然就成为哲学理论工作者完成上述需要和任务的基本前提。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而言,关注和研究现代思维范式,转变旧有思维模式,有助于在理论上把握、实践上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一、突破理性形而上学:马克思实践思维范式的历史出场暨对近代哲学的超越

      思维范式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历史时期主体及其活动方式的不同决定了思维范式的不同。这表现了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本原和基础。另一方面,思维范式又是时代精神精华的最高结晶,集中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本质趋向。自笛卡尔起,以斯宾诺莎、洛克、贝克莱、休谟等为代表的近代哲学家,用他们的思辨语言把握了那个伟大时代的精神,而到了以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在事实上已经将近代哲学推到顶峰。在资本主义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支持下,他们高举“理性”的大旗,重新树立起“人”对自身的信心。作为西方哲学集大成者的黑格尔,更是运用其绝对精神理念将万事万物纳入其运行逻辑自身,从而将近代哲学推向极致。实质上,哲学家们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同一种哲学思维范式,即在理性的基础上,建立起无所不包的形而上学体系,使之成为一切知识的基础。这种哲学思维方式在一定历史时期是不可避免的,对近代西方社会历史和包括哲学在内的思想文化的发展都起过积极作用。然而,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西方国家逐渐确立,特别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作为这种思维范式的认识基础的经典自然科学的超越,西方国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剧变。这种趋势使得近代哲学思维范式的片面性和矛盾更加凸显,使其根本性缺陷暴露无遗。近代哲学思维范式的主要缺陷表现为:首先,近代哲学在对理性的极致推崇中形成了对理性的盲目迷信,理性在将上帝拉下万能宝座的同时也将自身推向了万能宝座。结果无论是在人的精神生活还是现实生活中,理性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按照理性主义原则构建的哲学体系不仅具有凌驾于科学和现实生活之上的“本体”地位,更是人们日常科研和现实生活的解释依据。其次,它虽然以理性思维(反思)克服了古代哲学的素朴性和直观性,却又因将主客、心物等分离而陷入了二元论。而二元论必然导致与理性精神相悖的独断论或怀疑论。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尽管二元论以人作为哲学的中心开始其发展历程,要求摆脱旧的传统和权威对个人全面发展的束缚,倡导发挥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尊重人的自由和尊严。但是,主客、心物、灵肉的分裂和思辨形而上学倾向使人要么沦落为一架没有血肉和灵魂的机器,要么成为形而上学体系上的一个环节。人的主体性、创造性、自由以及人格的尊严等由此被消解于理性思辨体系之中。

      面对此种状况,这种以理性形而上学为核心的近代认识论哲学思维范式,接下来要直接面临的必将是一场根本性的思维范式变革与转换,它必然要被新的思维范式所替换,从而迎来一个新的转型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西方出现了一系列批判与否定近代哲学发展方向的、新的哲学流派。站在现代社会发展现实的基础上,马克思与现代西方哲学家一道,在对近代理性至上主义的激烈批判中,强调世界的现实性、辩证性、多样性、复杂性,强调人类认识的相对性和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并把研究的视角逐渐拉回到人类社会本身的现实问题上。

      马克思立足于实践,形成其现代哲学思维范式。从哲学批判的现实前提看,马克思现代哲学思维范式从现实个人的现实生活出发,论证哲学与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一体性,指出哲学的真正本质就在于对人的现实世界的不断反思、批判和超越,哲学的真正目的就在于向现实世界的回归,与现实融为一体。从哲学批判的现实展开看,马克思现代哲学思维范式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将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造成人们的现实生活困境的根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根源、运行逻辑及虚无本质入手,对其展开深层、透彻的批判。从解决问题的现实路径看,马克思现代哲学思维范式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层批判的同时,为人们颠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现自由自觉的存在,指明了一条现实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基于此,马克思展开对近代认识论哲学思维范式的批判。首先,他批判近代认识论哲学思维范式对抽象永恒本体的设定与追求,依然未能克服和超越传统形而上学的根本缺陷。西方哲学从柏拉图至黑格尔形成一种形而上学本体论传统,它要求人们不断地去寻求一种终极、绝对、完美甚至万能的本体,以此来解决现实世界的种种不足与缺陷。尽管作为西方哲学集大成者的黑格尔在其绝对理念的运动中将世界整合为一个整体,这似乎克服了以往哲学将理念世界与现实世界人为分裂的缺陷。然而,他在完成绝对理念自我证明的同时,人的现实世界得以存在的依据或本体性意义也被完全纳入到绝对理念的自我证明的逻辑中来,思维、精神、人、现实世界、历史等不具备自足存在的客观独立性,它们不过是绝对理念自我确证的形式过程。这样的思维范式依然没有脱离传统形而上学的窠臼,只能将现实世界的种种困境和问题融化在对永恒本体的期望和设定中。而马克思哲学则强调,要打破这种无所不包的哲学体系的限制,敲碎抽象永恒本体对人的精神世界的麻痹,回归人的现实生活。其次,他批判近代认识论哲学所强调的主客二分思维范式,人为地造成了人与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对立和割裂。近代哲学自笛卡尔伊始逐渐形成一种主客二分的思维范式,他们人为地将整个世界划分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两个部分,而为了实现二者的统一,哲学家们总是各执一端去创立一套解释模式并加以理论化论证,从而将另一端纳入到其解释逻辑中实现整合。这样的结果,不是将现实世界完全划归为某种形上“主体”的注脚,就是将人的主观能动性看作是完全是没有超脱自然必然性的机械性产物,或者陷入到对整个世界存在的迷惑中。马克思对此种主客二分的思维范式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认为这种思维范式只能导致人的片面化和异化,这不但无法真正地克服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弊端,更容易造成人们精神的抽象化、简单化、机械化和混乱。他们强调要回到人的活生生的现实世界,将人的情感、理性等统一起来,实现完整、现实、具体人的自由于人的现实实践活动中。第三,他批判近代认识论哲学思维范式对理性主义的极端推崇。近代哲学用理性替代了中世纪万能的上帝,理性成为衡量世间万物是否合法的唯一标准。在哲学家们的论证下,理性被赋予了先验自明性,并且他们认为理性是这个世界能够得到合理阐释的唯一依据。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人的丰富的生命、世界的多维存在都被抽象在唯我独尊的抽向理性概念中。马克思从人的现实生命活动出发,在强调理性对人的现实生活重要性的同时,亦将理性纳入到人的实践环节中,对近代哲学思维范式虚妄的理性中心主义展开批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