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13)04-0050-08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揭示了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内在联系,提出了消灭私有财产、扬弃异化劳动的历史任务。黑格尔虽然提出了异化和扬弃异化的辩证法,但只是局限于观念的层面,而不触动社会现实矛盾和问题,用这样的方法是不能引导人们克服现存社会的异化劳动的。然而,青年黑格尔派非批判地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并未意识到它的根本缺陷;费尔巴哈虽然严厉批判了黑格尔的超验形而上学,但他只是从宗教批判视角批判黑格尔哲学,而未涉及现实社会生活的异化及其扬弃。为引导人们克服现存社会的异化劳动、实现自我解放,马克思认为有必要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进行批判,以便为扬弃现存社会的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指明方向。他通过考察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通过对黑格尔建构逻辑概念的哲学体系方法的批判阐明,黑格尔的辩证法是本质和现象的颠倒,是以批判的外观来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非批判的方法。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改造说明,辩证法并非价值中立的,而是具有社会政治取向的。 一、发掘《精神现象学》包含的人的异化因素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批判是从分析黑格尔的早期著作《精神现象学》入手的,因为马克思发现,《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①此书把人的本质理解为自我意识,详细论述了个人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马克思通过研究政治经济学,通过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抽象的劳动观点,发现黑格尔的辩证法与其以抽象思辨的形式抓住人的劳动的本质密切相关。它虽然包含着能动的性质,但却只具有批判的外观,而未触及工人异化劳动的经验事实,是论证资本主义制度永恒合理性的非批判的方法。 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认为实体即主体,作为实体的普遍精神是处于能动的运动过程中的,它设定他物、对象,进而扬弃他物、对象而返回自身。普遍精神的发展过程体现在单个个个人上,个人要经历一个从未受教养到拥有知识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个人只有以浓缩的形式经历普遍精神发展的历程,只有继承人类历史上的精神财富才逐步成熟起来。《精神现象学》就是“意识的经验的科学”,就是考察前逻辑的感性经验向逻辑的、科学的知识发展的漫长艰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后一种意识形式都是对前一种意识形式的批判和扬弃。个人原以为对象是独立存在的,后来意识到对象的独立自在性只是现象、外观,它在实质上是意识的外化,是与意识相同一的东西。这种意识的转变就是意识的经验反思,意识就是通过这样不断地进行经验反思、不断地吸取经验教训而发展的,《精神现象学》就是描述人否定对象的自在的、独立不依的表面现象,认识到其意识本质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主观和客观的对立、实现同一的过程。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从感性确定性开始的,而不像后来的《逻辑学》那样,从抽象的概念、范畴出发,这包含着合理的因素,从而引起马克思的高度关注。但是,黑格尔所说的感性是抽象的“感性意识”,而不是人的感性实践活动。黑格尔关注的是个人从感性意识状态摆脱出来、解放出来,向着科学的、绝对的知识的发展。他在论述这一发展过程时,涉及了人的劳动。他认为,意识经历了感性确定性、知觉和知性三个阶段的发展之后,进入自我意识阶段。在自我意识部分,黑格尔从主人和奴隶相互承认对方自由权利的角度考察了奴隶的劳动。他指出,主人和奴隶处于不同的地位:主人是“独立的意识”,而奴隶则是“依赖的意识”。奴隶虽然承认主人的独立自由,但主人却不承认奴隶有独立自由的权利,而是将其置于自己的支配之下。主人虽然看上去是独立自由的,但却要通过奴隶的中介与物发生关系,即他的生活必须依赖奴隶的劳动,依赖奴隶为其提供消费品。就这一意义而言,主人又承认了奴隶。主人对物的否定是纯粹的否定,是简单地消费物、享用物,而奴隶在劳动中对物的否定却遇到独立于他的物的抵抗。因此,奴隶不能简单地否定物,而要加工改造物,赋予它以满足人的需要的形式。因此,奴隶对物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是对物的扬弃。黑格尔说:“奴隶作为一般的自我意识也对物发生否定的关系,并且能够扬弃物。但是对于奴隶来说,物也是独立的,因此通过他的否定作用他不能一下子就把物消灭掉,这就是说,他只能对物予以加工改造。反之,通过这种中介,主人对物的直接关系,就成为对于物的纯粹否定,换言之,主人就享受了物。”②尽管奴隶依附于主人,但奴隶在对自然的改造中却又表现出独立自由性。“照这样看来,独立的意识的真理乃是奴隶的意识。奴隶意识诚然最初似乎是在那独立的意识自身之外,并不是自我意识的真理。但是正如主人表明他的本质正是他自己所愿意作的反面,所以,同样,奴隶在他自身完成的过程中也过渡到他直接的地位的反面。他成为迫使自己返回到自己的意识,并且转化自身到真实的独立性。”③ 黑格尔对奴隶劳动辩证否定性的论述,揭示了人的生存方式不同于动物的生存方式的特点。动物受本能欲望的驱使,它只是简单地否定物、消费物,而人不是直接消费物,而是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对象的原有形式,生产出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产品,然后再将其收归自己所有。这种独特的生存方式使人处于不断的自我生成和发展之中,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发生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发生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只有通过一个人与人相互斗争的过程,每一方才承认对方的权利,并由此获得自身的权利。黑格尔将劳动的这种辩证的、历史的特性进行唯心主义的抽象,使劳动成为人的精神的行动,进而抽象成他的哲学的基本方法。马克思认识到,黑格尔的辩证法以唯心主义的形式抓住了人的劳动的本质,抓住了人的劳动的辩证否定的特性。它把人理解为通过劳动改造对象、实现对对象的占有的过程,理解为人通过劳动而自我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在黑格尔那里,否定、扬弃是一个“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正是通过否定、扬弃的环节,才能实现精神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才能使人成为真正的主体。马克思充分肯定了黑格尔的否定性辩证法的伟大功绩。“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辩证法,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可见,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