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换了新同桌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生活与健康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2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开学了!王晓琪兴高采烈地开始了新学期。可是下午妈妈去接晓琪的时候,却傻眼了……

      晓琪的胳膊上,都是黑一块、紫一块的伤痕。一问老师才知道,今天全班座位大调整,晓琪的同桌是有名的“捣蛋鬼”刘伟,刚调完座位,刘伟就和晓琪打架了。这可吓坏了晓琪的妈妈,说什么也不让孩子再和刘伟同桌了,而别的孩子也不愿意和刘伟成为同桌。

      相信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与“好”同学同桌,能够与同桌愉快融洽地相处。可是事实往往不这样,当你的孩子遇上了“别样”同桌,该怎么办呢?

      面对“成绩不好”的同桌

      类型分析 这一类型孩子对学习的关注度低,成绩不稳定,时好时坏,这与他们平时的学习习惯不好有很大关系。

      支招家长 想让自己的孩子帮助同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愿望是好的,可很难实现,因为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方法不同,很难通过孩子的力量促成另一方的改变(而且也没有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好)。但试想一下,孩子跟学习优秀的同学同桌就一定“近朱者赤”吗?每个孩子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时期是不一样的,不能因为同桌学习差,就避而不理或盲目轻视,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交友观。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看到同桌其他方面的长处,毕竟成绩也只是评价人的一方面,何况孩子还在成长阶段,很多潜能尚未完全开发,要把眼光放长远些。

      面对“交头接耳”的同桌

      类型分析 这一类型的孩子因为爱好广泛,对事物的专注度不高,上课往往不能专心听讲,喜欢说话。他们喜欢把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想,在第一时间分享给身边的人,包括老师今天讲课怎样,穿着如何,或者今天的早餐吃了什么等各种话题。

      支招家长 面对这种爱讲话的孩子,很多同桌只能被迫接受,因为他讲的内容不一定是自己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你可以一边关注孩子平时的兴趣点在哪里,一边和老师沟通,让老师表扬孩子的同桌,说他是生活的有心人,口才好,思维活跃,但别忘了日记也是一个很好的朋友。

      另外,可以让孩子告诉同桌自己的兴趣点是什么,双方商量,每天约定时间,互相听听对方这几天接触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什么新朋友。这样慢慢地,既发现同桌的闪光点,开阔了孩子的思路,同时也改善了两个孩子之间的交往沟通模式,达到了彼此促进的作用。

      面对“小动作多”的同桌

      类型分析 这一类型的孩子天性好动,不太爱讲话,但是小动作很多。不是上课玩玩橡皮,就是摆弄一下新买的计算器,要不干脆把凳子倒过来。当然他们在玩耍的同时,也分散了同桌的上课注意力。

      支招家长 小动作多的孩子,通过动作或者发出声音,多半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他们喜欢这种被关注的感觉,与此同时,也是自己缺乏主动沟通能力和安全感缺失的表现。

      家长要告诉孩子,其实同桌自己也不愿意这样做,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么多小动作,更不知道这样会打扰到身边的人,善意的提醒很重要。如:轻轻拍拍他的肩膀,或者微笑的示意他注意听讲等,都会帮助他改善这个“毛病”,并赢得他的好感和尊重。当然,必要的时候也要告诉他你被打扰了,不过建议不要一开始就表达自己的反感,这样会造成经常性的冲突,反而影响学习和同学关系。

      面对“小霸王”式同桌

      类型分析 这种类型的同桌,估计是家长们最怕遇见的了。因为强势、霸道是他们的特点,他们不喜欢别人挑战自己的权威,他们喜欢掌握话语权,喜欢让别人佩服自己,如果别人稍微有不同意见或者质疑自己的想法,立马翻脸。

      支招家长 这类孩子其实是最没有安全感的,他只有不断地让别人听自己的话,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

      当自己的孩子遭遇了“小霸王”式的同桌以后,家长不应采取兴师问罪和告状的方式,更不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和他对着干,这样很容易促使事情升级,引起身体伤害。要想办法和老师及对方家长共同携手,帮助孩子建立起新的良好的同学关系,让他们从小就学会平等与尊重。

      家长不必太干涉,鼓励孩子自己解决

      常校长是一所知名小学的负责人,他建议,孩子出现“同桌问题”是正常的,家长不必轻易干涉。反而应该借助这个机会,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培养孩子应对问题的能力。同时建议家长在协同孩子处理该种问题的时候,要给“支持”,不“支招”。我们没有孩子的亲身体会,只是凭孩子的转述,给予孩子经验性的“招式”,并不会给孩子实质性的帮助,而应该支持孩子尝试自己处理问题,即便情况没有改善,最终放弃同桌关系,也肯定孩子的尝试和付出,这样的“支持”可以让孩子在为人处世上走得更远更安心。

      同桌之间因为一些小事情如橡皮、本子等会有一些口角甚至吵闹,但孩子们都是非常单纯的,少有“记仇”的。往往是课前别扭下课和好,上午吵架放学时又手挽着手回家了。小孩子之间的事情本来是很简单的,家长们干涉过多,会造成孩子安全感降低,处处防范别人,进而过于依赖家长,容易被其他孩子孤立,严重了会影响孩子形成正确的交友观和身心成长。

      遇到麻烦要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办法可以和孩子商量一下,孩子们有孩子们处事的方法,成人有成人的处事方法,不妨列出几种办法并把这几种办法的优缺点也一同列出来,有个比较,也有个取舍,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让孩子心中也有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