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反思的三个问题

作 者:
孔屏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教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2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家长总是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以教育”,孩子却抱怨“父母根本就不理解我”。为什么家长难以走进孩子的心灵?孩子到底需要什么?父母和孩子为什么都怨声载道?身为家长,我们首先应该好好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整个过程中,是否考虑过以下三个问题。

      1.孩子的世界,您了解吗?

      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家长的到底了解多少?这个问题恐怕很多家长都回答不上来。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的日记,听到孩子的心里话时都非常震惊:“孩子还有这么多心思,真没想到!”

      一个初三的女孩子,有一段时间和一个男生走得很近,爸爸知道后,把男孩子单独约出来,严厉地警告人家说:“以后如果你再接近我女儿,看我怎么收拾你!”女孩子知道爸爸的作为后,对爸爸说了一句话:“爸爸,我瞧不起你!”从此拒绝和爸爸对话。

      孩子为什么瞧不起爸爸?因为这位爸爸在男同学面前的表现缺乏品位和教养。因为不了解孩子的世界尤其是孩子的内心世界,家长有意无意地做了一些伤害孩子的事。我们总是想方设法避免孩子犯错误,不希望孩子走弯路,给孩子灌输大量的知识,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这一切是不是孩子需要的,有没有超过孩子的承受能力,是否和孩子的智力和心理协调发展,却少有家长去仔细衡量。孩子就是在犯错误、走弯路的过程中获得经验的,可是,很多父母还是打着爱的名义,大量占据了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孩子因此变得懒于动手懒于思考,浮躁逆反,甚至无能退缩、毫无责任心,此时父母再抱怨孩子不懂事,是多么可悲!

      如果家长总是站在大人的角度上去看孩子,家长永远也看不懂孩子。家长只有蹲下来,了解孩子的世界,才可能理解孩子的行为,从而更好地教育孩子。

      2.孩子的需要,您满足了吗?

      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却不如以前好教育了,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家长将孩子的饮食起居照顾好了,孩子就能够健康发展了呢?其实不然,除了物质上的需要外,孩子更多的是心理上的需要,不管是农村的孩子,还是城市的孩子,只有在物质需要和心理需要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孩子才可能健康而快乐地成长。可以这样说,即便是物质清贫的家庭,只要孩子在心理上能得到极大的满足,孩子照样会成为健康快乐的人。父母的关心、理解和尊重,才是孩子的内心深处真正所需要的。

      有一个初一的孩子对心理咨询师说:“老师,你相信吗?我从记事起就特别怕我爸爸。我爸爸很少言语,我从来没有在他面前撒过娇,有时候我想和他说说话,可是,他就永远只有一句话等着我——‘快学习去!’在爸爸的眼里,我似乎只有学习这一件事可做,其他的都是浪费时间。我常常怀疑我爸爸是不是爱我。”

      孩子有时候需要的东西是多么平常而又廉价,甚至不用花钱去买,不用刻意地准备。比如一个鼓励式的拥抱,甚至是轻轻地拉拉手;一次漫无目的的交谈;对家里的事有资格出主意,而家长也会考虑孩子的意见;不去剥夺孩子的权利,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就是这样简单的需要,有时候还是得不到满足。

      3.您的期望,孩子能承受得住吗?

      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水平是不同的,但总的说来,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都有些偏高。单就学习而言,对于学习好的孩子,家长希望他一直能把好成绩保持下去;成绩中等的,希望他再加把劲,表现得再好一些;要是孩子的成绩不好,家长就盼着孩子哪怕是再进步一个名次也好。总之,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在孩子身上寄托了厚重的希望,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就是如此。

      家长跟孩子的很多不愉快,很多时候也跟对孩子的这种期望有关。期望值过高,就会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这种反差会让家长迷失方向,甚至会带来非常惨痛的教训。

      我曾经在午夜接到过一位焦急的母亲打来的电话,电话刚一接起,那端就传来了母亲呜呜的哭声。这位母亲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您快救救我们一家吧,我们都快活不成了。”是什么样的事情让一个家庭陷入这样的“绝境”?原来,她的女儿入学测验考了班里第11名,孩子的爸爸坚持认为孩子考前3名绝对没有问题,这样的成绩,他无法接受,要求孩子写下保证书,以后每次考试都要前3名。可是,孩子死活不写这个保证。于是,孩子的爸爸怒吼孩子没有一点志气,没有一点骨气,没有一点上进心。不仅如此,爸爸在越说越生气的情况下,竟伸手给了女儿一个耳光。女儿哭着跑了,全家人找了5个小时都没有找到孩子。

      孩子的父亲当然是爱孩子的,可是这种高期望值所带来的高压教育模式,却把孩子逼到以离家出走来对抗。父母的良苦用心如果最后造成的是孩子严重的心理问题,这恐怕不是任何一个家长愿意看到的。

      总之,面对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家长要在反思自我的前提下,做出有效的行动:孩子的问题到底是怎么样形成的?我们如何做才能改善亲子关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做哪些自我调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