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20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12)03-0150-05 地理杂志是一种宏观地、综合性地介绍有关自然、历史、文化方面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件及背景的杂志。阅读此类杂志,有助于读者了解世界,尤其是了解世界诸现象之间的联系[1]。地理杂志集科普性与观赏性于一身,具有艺术的美感,又是人们手中精致的文化消费品,同时它还以极强视觉冲击力,唤起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和对未来的存在之思。它始终以独立自由的科学探索精神,区别于具有强烈政治意识形态倾向的刊物。 在后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下,地理杂志逐渐地跳出了纯粹的“地理学”概念的范式,更多的是从相关学科和领域譬如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空间、生态等方面来理解和传达“广义地理”信息范畴[2]。本文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中国国家地理》和《华夏地理》两本杂志,这是基于它们的生成背景、信息编码、发展状况及影响力而考虑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目前已经发行量过百万,并有多国语言文字的版本销售,是中国地理类媒体的典范;《华夏地理》杂志则采用了大量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稿件,为我们提供了与众不同的西方视角。本文针对这两本国内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意义的地理媒介,选取它们2009年全年的生态传播各项指标为样本并兼及其后两年的发展态势进行考察、分析和评估。 一、媒介塑形:生态传播的样态分析 随着生态环境危机变成了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大问题,受众对于地理杂志生态主题传播的期待与需求也越来越高。地理杂志因其庞大的受众群和广泛的影响力,肩负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地理杂志紧密结合当前新闻传播的需要来进行议题设置,有着强烈的时代烙印。顺应时代的发展,地理杂志选择了不同的价值取向,经历了早期的地理杂志着力于对美好自然原生态的展示,逐渐地过渡到当今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忧思,再到对人类生存等问题的严重关切。下面我们试图从生态环境的传播着手,探讨地理杂志在进行生态主义叙事时,其具体的传播样态如何,包括议题设置、摄影图片的传播、地域报道的倾向性和角度的切入等方面。 (一)生态主题摄影的优势 生态主题摄影作为地理杂志生态传播中凝聚其核心价值的组成部分,是伴随着全球勃发的生态运动而走进千百万人的视野,同时也是摄影170年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的跃进。生态摄影作为生态和摄影两个概念的复合表达,不仅有了新的摄影理念,也催生了新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而这里的生态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狭隘的自然风光照,而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生态伦理的最高境界———深层生态学观照①。 地理杂志的生态主题摄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传播方式,它通过精彩绝伦的摄影图片、细致入微的文字、形象精确的地图以及富有创意的插画来实现信息传播。这里不仅是信息量的传递,还有极富美感的画面语言的呈现,或极具震撼力的生态失衡的血淋淋的控诉,它们抑或展现了地理媒介观赏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品位,抑或昭示出秉持的反思与批判的锐气。地理杂志通过图片集合体的传播方式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同和喜爱。通过摄影图片所表现出的镜头语言和叙事魅力,是更真实丰富也更易被读者感知和引起共鸣的话语形式,并将“图像”表达的位置推到了一个新的价值高度。 如果说早期的风景图片的传播就包含着丰富的自然情怀和审美意向,那么当今的国家地理杂志则是通过主题设置和不同角度的叙事引入,来更具个性、深入和完整地进行着生态传播的审美教育和社会批判之功能。就2009年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和《华夏地理》来看,其摄影图片数量都有几十上百幅图不等,其中有些大型图片更是占据了一个整版。在每一个具体主题之下,一般有四五幅具有极强视觉震撼力的图片,再配以简短、明了的介绍性文字,从而构成一个个报道主题。事实上,这些摄影图片是地理杂志最核心的价值意义所在,也正是这些具有高难度拍摄技巧的摄影图片,以极高的审美性和收藏价值以及反思批判的呼声,吸引了一大批读者去购买、阅读和思考。 我们所身处的这个时代,是包含着读图时代和后现代主义、大众审美日常化、消费文化与全球化等一系列关联词的密不可分的结合体。视觉图像传播的不断加剧,是与信息时代所赋有的时代特征紧密相连的。传媒试图通过完整的技术和叙事的力量来塑造和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性、审美感知、生态伦理及社会责任,而这也是地理杂志所代表的图像语言的表现诉求。《中国国家地理》与《华夏地理》的图片所寓意的生态内涵较之以往的单纯的传统型审美已有了显著的变化。 (二)景观符号空间的权重 《中国国家地理》、《华夏地理》分别以自然地理和人文生态的阐释作为报道的传播策略,通过不同的叙事语言、表现对象和风格来构建地理传播形态。两本杂志虽然同样作为国内当前“国家地理”类杂志的典范,然而,在各自符号表达的对象上,地域报道的空间叙事昭示着中国生态传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本文对两本杂志2009年的全部报道,即《华夏地理》的81篇和《中国国家地理》的166篇报道进行归类统计。就符号表现的空间范畴而言,主要分为国内、国外和其他三类,而国内又细分为西部、东部、中部三大块。此分类方式既易看出国内外的对比,又能对国内的区域分布情况有着较为清晰的呈现,通过横纵向的对比,呈现出地域空间选择的倾向性。据此,本文共将这些主题分成了西部、东部、中部、国外和非区域性及其他五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