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90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4-0005-09 如果以1934年春顾颉刚先生和谭其骧先生发起,以燕京、北大、辅仁等三所大学的教员和学生为基本力量,成立禹贡学会筹务处、出版《禹贡》半月刊,作为中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历史地理学开始形成的标志性事件的话,则1979年6月在西安召开首次全国性学术会议,会上决定成立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筹办历史地理刊物,无疑是历史地理学进入大发展时期的标志性事件。自2011年开始,复旦大学、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三个最重要的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已迎来或即将迎来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奠基者和三大中心的创始人谭其骧先生、侯仁之先生和史念海先生的百年诞辰,浙江大学也举行了庆贺陈桥驿先生90华诞的活动。许多历史地理学者都在思考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继承前辈学者的光荣传统,开创历史地理新的发展局面?笔者不揣浅陋,通过回顾30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并展望未来,就这一学科的继承和创新问题,谈一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一、学科交叉是历史地理学前进的必由之路 1962年,侯仁之先生在《历史地理学刍议》中明确提出:“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的活动和影响而产生的。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工作,不仅要‘复原’过去时代的地理环境,而且还必须寻找其发展演变的规律,阐明当前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这一研究对当前地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有极大的关系;同时也直接有助于当前的经济建设。”①谭其骧先生和史念海先生对侯仁之先生的看法均表示赞同。谭先生认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现代地理学完全一致,仅仅是时间上的不同而已,同时他又多次强调历史地理研究时运用历史学方法和历史文献资料的重要性。②史先生认为,“以前历史地理学还属于历史学的范畴,自然要运用治史的方法进行探索”,“既然(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组成部分,就该兼用地理学的方法从事研究”。[1](《自序》)此后,多数学者都认为历史地理学属于现代地理学向后的部分,应该采用历史学和地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加以研究。 然而,关于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的争论,尽管已沉歇一段时间,却不等于已得到高度的统一。2001年,孙天胜等发表《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属性辨析》一文,认为把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任务放在历史地理学的名头上是有欠思量的,应该称之为“地理历史学”,即从历史角度或时间维度研究地理环境,真正意义上名副其实的历史地理学应该回归于社会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究。[2]侯甬坚于2007年著文,认为近代以来历史地理学处在历史学和地理学的相互接触面上而不断求取进步,受此影响它一直保持着学科的最大特点——兼为历史学、地理学发展贡献自身的学科价值。因此个别地理学者近年提出历史地理学的名实之辨问题,显系学术史和历史地理学研究情形不熟悉所致。然而,其极力强调的历史地理学“研究社会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具有积极的学科建设意义,有助于形成新的学科定义。他通过对历史地理学学科特性、近年学术界研究动向、泛历史地理化的分支学科建立方式的详细考察,提出了历史地理学定义的增改意见和历史地理学研究的终极目标,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复原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变化过程,同时研究认识人类社会在这一地理舞台上形成发展及演变规律的跨专业学科,历史地理学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努力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文明的演进和发展、人类与自然的永久和谐相处。 笔者无意加入有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等重要问题的争论,但通过自身研究的体会,感觉到以往将人地关系当成历史地理的主要研究对象的说法似嫌简单一点,如用以下文字加以表达,或许要全面一些:历史地理学研究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演变及其发展规律,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多方面的作用,以及人类与自然共同作用下的环境变迁的表现与规律。以上三点中,第一点“地理现象的分布与演变”研究者一般都比较清楚,第二点“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因曾受到不恰当的批判仍为一些人所漠视,第三点“环境变迁”已成为人类社会当前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应予适当的突出。 在人类至今为止的所有的学问中,“历史地理学”无疑是研究面极广,且有着广泛的学科研究对象和属性的一门学科。任何事务的存在,都需要特定的空间和时间,因此任何一门研究人文活动或自然规律的学问,实际上都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历史地理研究。近10年来先后有学者提出了历史文学地理、历史美术地理、历史商业地理、历史货币地理、历史乡村地理、历史哲学地理等名目繁多的新分支学科名称,它们的提出都具有各自的合理性,从不同角度说明历史地理学科内容的无限性和边界的模糊性。因此,要将历史地理学科的性质,硬性框定在某一个特定的范围,不仅相当困难,而且无益于学术的发展。 学科交叉是历史地理学的必由之路。历史地理学首先是“历史学”、“地理学”这两大现分别归属于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学科的结合,没有二者的交叉便没有历史地理学。有人认为:“史学界参与历史地理学界的学术活动,不存在交流上的障碍。可以说,没有一种研究命题、手段是历史人文地理特有的。”[3]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历史地理学并不仅仅是历史加地图,后面还有规律性的探讨,如果没有历史地理学的素养,不仅难以解释各种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更难以探讨背后隐藏的规律以及未来的趋势。比如,居住在福建沿海的儒生,一般不会像居住在华北平原的儒生那样看不起工商业者,他们知道故乡并无多少耕地可供耕种,必须依赖工商业。显然,让不懂地理的人来研究思想文化的地域差异,就会搞错差异产生的原因。 其次,历史地理学还与“历史”和“地理”之外的第三个学科甚至第四个学科相交叉。例如:研究历史经济地理,需要了解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否则无以分析历史时期经济现象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而研究历史政治地理,不了解政治运作的规律,自然也难以深入下去,即使行政区划的研究也不例外。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同样如此,不仅GIS、RS等技术手段将不断进入历史自然地理的研究领域,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方法也会不断地被引入到研究中,以解决过去单纯运用历史学和地理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如重大气候事件的社会响应,就需要自然和人文多学科方法的介入,才可能得出较科学的结论。对土地利用的研究,也同样需要自然—人文多学科的方法才能进一步推动。在此基础上,源自系统论思想的集成方法的应用会更加的普遍。[4]复旦大学近10年与哈佛等单位合作完成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更是历史地理学、现代地理学、制图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交叉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