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社会学批评已是当代影响最大的圣经批评学流派之一,歌德瓦是这一流派的奠基人之一。在其代表名著《亚威的支派》一书中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引入到圣经批评学之中,重构了以亚威崇拜为中心的古代以色列社会。该书共上下两卷,分十一个部分,五十六章九百多页,可谓是一部皇皇巨著。由于该书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对早期以色列史的看法,1979年出版后引起了圣经学界相当大的震撼。但遗憾的是该书并未引起汉语基督教学术界和国内马克思理论研究者的注意和重视。就笔者所及,仅见廖涌祥《以色列人征服迦南的真相——歌德瓦的社会学理论》一文有专门的论及,①但因其固有的宗教立场不仅持论有失公允,对歌德瓦核心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批评的实质内容更几乎没有触及。本文则是以《亚威的支派》为中心,对歌德瓦的马克思社会学圣经批评源流和内容给予系统论述,希望能对国内圣经学和马克思主义新领域研究都能有所裨益。 一、圣经社会学批评的源流 社会学批评(Social-scientific criticism),如歌德瓦指出的,“社会”,对群体的行为和意义来说,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范畴,“社会学”则是指系统描述和解释群体行为和意义的理论和方法,而将“社会学”应用到圣经批评领域,系统地从经济、社会和政治着手全面考察圣经文本背后社会历史世界,对其群体行为和意义做出描述和解释的理论和方法,就是圣经社会学批评。② 尽管社会科学的批评被认为最近才应用到圣经批评上,但其源流实质却非常久远,中世纪已有学者在解释圣经的时候,在当时流行的寓意释经法之外,注意到围绕文本分析其文化背景。人文主义时期,学者们更是对古代以色列与中东其他民族间跨文化的联系产生浓厚兴趣。进入19世纪,历史批评学派兴起,实质上其中已孕育了一些社会科学批评的方法。作为现代社会科学批评的先驱,以施密斯(W.R.Smith)和威尔浩生(Julius Wellhausen)为代表的学者,已开始采用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以理解古代以色列人的社会结构和习俗。③他们运用进化论的模式解释希伯来圣经的社会现象,使用比较的方法将古代前伊斯兰贝都因阿拉伯人及当代阿拉伯文化中某些成分与古代以色列文化联系起来。依靠考察这些古阿拉伯文本中的文化成分,威尔浩生和施密斯相信重建古代以色列社会和宗教是可能的。他们的人类学的方法被较晚近的学者接受,如潘德森(J.Pedersen)和沃克斯(R.de Vaux)等以此方法研究了古以色列人的社会生活,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④总体上说,20世纪圣经批评的著名学者和理论多呈现向社会科学的方法靠拢的轨迹。如衮克尔(Hermann Gunkel)在形式批评中提出了“生活背景”来研究圣经文本从口传到形成文字的过程;马丁·诺斯(Martin Noth)使用比较的方法,在希腊城邦社会的神圣同盟(Amphictyonies)基础上提出以色列人社会组织是以一个圣所为中心建立起来的部族联盟;奥伯莱(William F.Albright)等使用考古材料对以色列历史的重建都涉及社会历史的内容。⑤ 社会科学家马克思·韦伯在其《古代犹太教》中对希伯来圣经进行了社会学的分析,以作为其资本主义理论的支持,则具有开创意义。他对早期以色列重构描绘了一个建立在两个经济基础上的社会:半游牧社群和定居农耕社群。根据韦伯,这两个社群间联结的纽带是他们共同遵守的一个约和出现不同历史结点中领袖的魅力和权威。这个松散的混合组织的民众渐渐演成一个等级结构的社会,这就慢慢侵蚀了单个家庭的自由和权利,并不断篡取权力。韦伯认为君主制导致了社会分化为土地拥有者与无地贫民。这种日益严重贫富的差别、腐败和剥削是先知关注的焦点,他们反对这种不公义的制度,描绘了君主制度以前“约的传统”和社会的公平。这样韦伯对古以色列的重建调查了社会制度的变迁及关于这些变迁对政治经济的影响。韦伯的古以色列历史的理论被艾·罗兹(A.Lods)和艾·考斯(A.Causse)进一步发展,他们都强调了当地迦南人和游牧的以色列人间矛盾紧张关系。⑥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发生在美国基督教界的社会福音运动对圣经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激化的时代,工人阶级处于悲惨的生活境地。这一运动的发起人之一,饶申布什(Walter Rauschengbush 1861-1918),认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罪恶不是来自单个人的行为,而是来自有组织的社会和社会制度。因此,必须“不断地拿那有组织的公义来和它们对比”,也就是进行社会制度的改造。饶申布什认为福音、神学的中心应是“上帝的国”,传统神学把上帝国属灵化和抽象化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上帝的国是现实性的。耶稣的教训以上帝的国为中心,但从不把上帝国从地上迁到天上,他重视公义、仁慈,和人类一体的观念。个人得救虽然重要,但是“我们属灵的个性必须以社会一体那个最高尚的事实作为解释的根基”,也就是“先要求上帝的国和上帝的义”。⑦饶申布什富有正义的言论对美国基督教界和社会产生很大的震动。饶申布什的言论和社会福音运动了推动圣经学界以社会的视野来重新看待圣经。在此影响下,在1920-193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批圣经学者开始将社会学引入到了圣经学界,形成了名动一时的芝加哥学派。⑧在其推动和影响下,圣经的社会科学研究出现了“第一波”(first wave)的小高潮。但总体来说,这一时期学者主要着力于文化的比较,而缺乏深刻的社会分析;也没有一个清晰社会科学研究的自觉,对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而没有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并随着三四十年代新正统神学和圣经神学运动兴起而沉寂。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