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02(2012)07-0074-10 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事件与人物,由于档案缺乏,不少是一笔糊涂账,或言不符实,或夸大其辞,或以讹传讹,亟须从原始档案、书札、日记等原始史料入手,予以补充订正。即以留日学生杨毓麟为例,他是《新湖南》的作者,筹划过兴华会等起义,策划过暗杀活动,撰写了许多鼓吹革命的文章,对革命事业贡献良多。民国初建,孙中山批准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为表彰那些曾经建立过宏功伟业,却于辛亥革命胜利前夕已捐躯的六位烈士建立专祠,其中第五位就是“蹈海以殉”、“亡身报国”的杨毓麟,第六位是陈天华。可见,杨毓麟在革命党人心目中之崇高地位。 然而,由于史料缺乏,无论是今人,还是清末民初的人物,对杨毓麟之了解,并不全面,也不准确。本文拟以笔者长期搜集的杨毓麟未刊信札及档案记载为基础,参酌前人所留的有关杨毓麟传记论著①,对这些未刊信札试予考述,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在英伦蹈海的革命先烈。 一、与众不同的革命家 杨毓麟(1872—1911),字笃生,号椒壬,湖南长沙高桥人。早年曾于长沙岳麓、城南、校经等书院读书,聪颖好学,思想活跃。“尤留心经世之学,欢迎人所著关于时事之书,独居深念,辄感愤不能自己。”②甲午战争之后,江标督学湖南,“以开通风气为己任,网罗通达时变、博学能文之士为丁酉岁拔贡生,君其一人也。旋以是年中试湖南举人”。③本文没有采用冯自由《新湖南作者杨笃生》所称:“戊戌(一八九八年)一试春官,分发广西知县,不至任,遂绝意仕进。”④坊间有些传记,更进一步由此引申称杨毓麟为进士。上述各说,颇含混不确。戊戌进士题名录中不见杨毓麟之名,可见他不是进士。是否“一试春官”,待考:春官者,礼部之代称也。至于“分发广西知县”亦不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杨毓麟亲笔《致端方函》,作者自署为“候选知县杨守仁”。⑤既是“候选”,就不可能是“分发广西知县。”冯自由所述与清档记载不一致,自应以杨氏自署为准。 杨毓麟是革命党中一个很特殊的人物。按照当时常例,在有了候选知县资格后,很容易进入官场任职,先是候选,然后通过捐纳等途径转正,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可是,杨毓麟不喜欢那样的人生道路。他生性耿直,厌恶官场腐朽,虽有升官发财的机会,却视若敝屣。时湖南巡抚陈宝箴、学政徐仁铸等力行新政,省城长沙新旧两派壁垒森严,争斗激烈。杨毓麟很快加入维新阵营,与其挚友谭嗣同、唐才常一起,在时务学堂任教。并且,从此对教育产生浓厚兴趣。 可惜,百日维新昙花一现,很快夭折。戊戌政变发生后,与杨毓麟情投意合的谭嗣同在北京被砍头。湖南省城长沙一片恐怖,时务学堂被解散,一切新政均被推翻。守旧派气焰嚣张,卷土重来,杨毓麟悲愤填膺,痛心疾首。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青年,变法的失败使他陷入深深的苦闷中。 在经历了长沙新旧两党的针锋相对的对立之后,杨毓麟对湖南的发展前景甚是担忧。此后,杨毓麟的生活道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先后遇到了长沙两位在晚清很有名望的人物。一个是瞿鸿禨,另一个是龙湛霖。此二人对杨毓麟后来的事业发展,颇有影响。 瞿鸿禨(1850-1918)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字子玖,号止庵,晚号西岩老人。其父元霖,举人出身,深通科举之道,故对鸿禨幼年教育,格外重视。他躬自课读,昕夕无休,取得了显著成效。鸿禨于同治九年(1870)中举,次年连捷中进士,入翰林。光绪元年(1875)大考名列前茅,以翰林院侍讲学士升用,并充日讲起居注官,从此一帆风顺,平步青云,而后屡次出掌文衡,成为京师翰林院中的佼佼者。鸿禨曾连续充当河南、福建、广西乡试考官及河南、浙江、四川、江苏四省学政,其弟子遍布大江南北。瞿氏文人出身,与贪得无厌愚昧颟顸的满族官僚比较,一般来说比较廉洁。特别是他受到清流派魁首军机大臣李鸿藻之垂青,而李鸿藻与荣禄又关系密切。瞿鸿禨为人,能虚怀若谷,喜欢倾听各种不同政见。尤其是在经历了庚子事件之后,瞿鸿禨得到慈禧亲信荣禄的推荐,进入清廷决策机构军机处。他通过亲友及门生,了解社会及官场的状况,然后再向清廷决策者慈禧等人建言,颇为当政者倚重。然而,瞿氏文人气息太重,患得患失,看慈禧的脸色行事,其为政缺点是优柔寡断,缺乏魄力。 戊戌政变后的第二个年头,杨毓麟来到南京,进入江苏学政瞿鸿禨的幕府,担任襄校。所谓襄校,即协助学政斟阅试卷、选拔考生。清制,每省之学政,需要在全省范围进行考试,评阅考卷,去取人才,故每当赴任之始,由学政本人组成一个襄校幕府。这个幕府规模不大,通常有八人左右。开始时,学政须将这些幕府人员的名单呈报给所在省之巡抚,再由巡抚向清廷奏报备察。这些幕僚本人,都是经过科举考试,已有举人、贡生等头衔,其学问人品为学政所赏识。由清档现存瞿鸿禨担任四川、江苏学政任内的幕宾名单观之,瞿氏喜欢招募两湖及江浙一带的文人学士充当襄校。 杨毓麟年轻有为,志趣向上,不随流俗,而且是候选知县却不愿意去官场的学人,瞿鸿禨对他更是优礼有加。但是,杨毓麟在瞿鸿禨的幕府并没有呆太长时间,很快返回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