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撷英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12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诗学与绘画

      

      ——中日所存唐代诗学文献《琉璃堂墨客图》新探

       金程宇 (《文艺研究》,2012.7.52~60)

       《琉璃堂墨客图》是一部重要的唐代诗学文献。《墨客图》与美术史的关联,前人从未注意。本文首次指出该书是五代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的命名和题材来源之一,应纳入对该绘画的解释。笔者认为,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对《琉璃堂人物图》的解释,不宜完全坐实。就宽泛而言,绘画的人物当取材于《琉璃堂墨客图》,其核心人物为“诗天子”王昌龄,画中人物除了盛唐诗人,还有可能包括中晚唐人,并非皆为王昌龄的友人或同代人。《琉璃堂人物图》很可能是一组想象出来的唐代诗人群像图,而并非雅集之实录。或许有人以为,《琉璃堂人物图》所描绘的人物,似皆为熟识之人,以此作为该作品写实的依据,但艺术创作允许有想象加工的成分,而构图的有机性,擅长创作繁富的人物图景,正是周文矩绘画的特色所在,故仍以较宽泛的解释为宜,不宜过于指实。即便周文矩创作《琉璃堂人物图》时,心目中描绘的是王昌龄及其诗友,读者也必须知道,这里的“琉璃堂”,首先来源于《墨客图》一书,而并非实存地名以及王昌龄任职处的斋堂雅号。可见,《墨客图》的出现,使我们对《琉璃堂人物图》这一著名绘画作品的命名与题材来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应当引起美术史乃至文学史界的重视。

       电子时代与书法审美

       莫小不 (《美育学刊》,2012.4.63~69)

       电子技术的发展对书法审美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书法网”是最早开办的书法网站,与《书法》杂志等合作,及时发布最新的专家作品与论文;依靠中国美院书法专业建立的“书法江湖”,自由而不散漫,重情重义,还建立了专家课堂和印社等;“中国书法家论坛”则联手专业团体和传统媒体,做出“国展传真”、“网络兰亭”、“评点中青年”等版块。此外,书艺公社、中国书法在线、当代书法网等,也有影响力。网络便利交流,网上展览、网上拍卖、网上批评,以及网上寻师访友与聚会等,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由于虚拟身份的存在,给书法交流带来极大的自由:高明之“玉”与粗劣之“砖”同在,鞭辟入里的学术批评和不负责任的漫骂攻击共存。除了专门的网站之外,个人网页、博客或其他个人空间,都成为书法网民的交流平台。网络和电脑还成为人们的活字帖、活字典。在电脑中保存的数字化“碑帖”,可以随意检索调用,还可以方便地缩放其尺寸,以观其大到章法,小到结字、笔法,甚至是一个细微的起、收、转、折的局部。借助于电子文献和网络,可以对书法创作的文字内容材料、文字字法和各家书迹信手拈来。资料的广泛性、全面性,大大提高。网上历代书论和其他相关文献资料的传播,使人们可以从认识上改变、提升自己的书法审美倾向和审美能力。进而,影响到他的书法学习、创作和他对书法的评论。应当说,电子技术发展对书法传播和审美的影响,在整体上是正面的、健康的。

       美的静悟

      

      ——视觉冲击力与经典工笔画辨析

       陆春莉

      薛帅杰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371~375)

       经典的绘画作品感染并打动观众,是通过视觉这一感官体验来完成的。因此,在今天展览越来越多、展厅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有一些人从简单的视觉体验出发,使“视觉冲击力”这一曾经只运用于设计领域的词汇,在绘画中泛滥,进而波及工笔画领域。文章根据中国传统工笔画的品评标准,结合现代工笔画的绘画创作实践,分析视觉冲击力与经典的工笔画之间的矛盾与联系:经典的工笔画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但是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工笔画不一定就是经典的画作,真正的经典作品必须具有崇高的审美本质,在经过岁月的检验后,才能焕发出像珍珠一样夺目的光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