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其引导策略

作 者:

作者简介:
万美容,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湖北 武汉 430079;曾兰,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研究生,主要从事青少年发展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湖北 武汉 430079

原文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内容提要:

“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积极、进取,但理想信念比较模糊;价值观念多元、务实、自我,功利性取向明显;个性独立、乐观、张扬,但容易以自我为中心;道德选择困惑,知行缺乏统一性;以网络为重要的生活工具,但媒介素养欠缺。他们个性特征鲜明、思想观念复杂、行为表现务实,这是特定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和其身心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在尊重与欣赏中拉近距离,在平等与互动中疏导认识,在服务与帮助中渗透影响,在言传与身教中提高自觉,应当成为教育引导“90后”大学生的基本策略。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2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2)08-0010-04

      “90后”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生群体的主体。他们个性特征鲜明、思想观念复杂、行为表现务实,是备受关注同时也备受争议的一个群体。准确把握“90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行为特点,探索教育引导的科学方法,对于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主要特点

      “90后”大学生生长在经济全球化迅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完善的历史时期。伴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他们在思想行为方面也不断地表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

      1.“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积极、进取,但理想信念比较模糊。从总体上看,“90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他们信任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充满信心;他们拥护、支持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对政局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持有信心;他们有很高的爱国热情,积极思考,对时事政治有自己的认知并愿意积极参与。总之,他们大都思想活跃,关注面广,参与热情高。但在肯定主流的同时,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他们常常在思想认识和行为表现上呈现出矛盾的状况,应该理性慎重地看到一些“90后”大学生在思想观念、政治态度和政治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偏误。比如,由于比较忽视政治理论学习,一些大学生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对一些社会热点、社会事件、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难以形成正确的认识;由于受到自身面临的现实困难的冲击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对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问题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在理想信念方面表现出模糊不清的状况;由于理性思维不足以及政治辨别能力欠缺,社会参与尤其是政治参与比较情绪化,往往表现出心态浮躁、行为躁动甚至盲动的现象。

      2.“90后”大学生价值观念多元、自我、务实,功利性取向明显。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正处在发展定型的过程中,因而他们对人生价值的评价和选择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和可变性,呈现出复杂多元的价值取向。可以说,理性、务实、自我、功利化是“90后”大学生价值观最突出的特点。比如,考察入党动机,除了“信仰共产主义”、“奉献社会”、“追求进步”等主流动机外,“社会地位高”、“为就业增加砝码”、“好处多”等动机所占比例也有明显上升;婚恋标准中,在重视“感情”因素的同时,“家庭背景”、“学历学识”、“经济收入”等也成为重要的考量指标;在人生理想方面,社会地位、报酬收入、生活质量、幸福指数等已经成为非常现实的追求内容。总之,“90后”大学生在价值选择标准多元化的基础上,理性务实、现实功利和自我取向的倾向日益明显。

      3.“90后”大学生个性独立、乐观、张扬,但容易以自我为中心。“90后”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一部分还是“独二代”。他们成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从小就养成了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自信、乐观、张扬的个性。手机、网络的普遍应用使他们掌握了多样化的信息获取途径和及时获取最新信息的方法,新媒体更使他们的视野变得极其开阔,他们在面对现实、未来和未知时拥有乐观、自信的态度。因此,他们“考证”、“考研”、“出国”长时间热度不减,选求学专业、选婚恋对象、选就业岗位从不含糊,翘课甚至退学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放弃传统就业方式而自主创业潇洒干脆,这些无不体现出他们强烈的自主精神、竞争意识以及他们对自己独立决断与抗风险能力的高度自信。但是,一些大学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注重自我感受,“我喜欢”、“我愿意”、“我高兴”是他们自我认知、价值判断以及行为选择的重要标准;还有一些大学生奉行快乐至上的理念,很多时候表现出“当下即是”、“怎么都行”、“无所谓”的人生态度。如果说彰显自我、敢于竞争是“90后”大学生所向披靡的助飞双翅,那么,“以自我为中心”可能会成为他们折戟沉沙的精神魔咒。

      4.“90后”大学生面临道德选择困惑,知行缺乏统一性。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之下,社会上充斥着多元复杂的道德观念,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必然辐射、影响到当代大学生,引起其内心价值观念的冲突和博弈,形成了纷繁复杂的道德生态。不仅忠君爱国、讲信修睦等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与“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等新涌现的“新”观念在紧张较量,而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八荣八耻”等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与人本主义、自由主义、相对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也在激烈碰撞。如此复杂的思想道德环境,加之在道德抉择中对自我利益的较多考虑,对行为后果的谨慎估量,使得“90后”大学生在道德选择上处于彷徨困惑状态。尽管他们对各种道德观念有着比较清晰的认知,但他们在道德思考中疑虑重重,在道德实践中迟疑不定,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缺乏有效的统一。认同社会倡导的道德规范但未必内化为个人行为的准则,承认某种道德要求合理但未必在道德生活中践行,对他人对社会提出较高的道德期待但未必能严于律己、身体力行——这些知行不一的现象在“90后”大学生身上普遍存在,实为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矛盾、道德选择困惑的真实反映。

      5.“90后”大学生以网络为重要的日常生活工具,但媒介素养欠缺。对于“衔着鼠标出生”的“90后”一代,网络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他们日常人际交往与学习、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交友、网络学习、网络购物、网络休闲、网络获取资讯等,可以说,网络已经渗透到了当代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化、信息化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下,大学生往往习惯借助别人的结论来判断事物,在“有问题,百度一下”的理念下疏于思考,信息辨别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明显不足。大学生对网络的高度依赖与媒介素养欠缺的矛盾衍生出不少令人忧郁的网络问题:不少人成为“网络中毒症”和“下载强迫症”患者,不少人成为“手机控”、“微博控”,不少人成为“网络推手”的粉丝,不少人成为“网络谣言”的传播者,不少人甚至沦为网络犯罪故事中的主人公。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有明显的双刃剑效应,在“90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相对欠缺的情况下,其负面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