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已成为促进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物流业转变发展模式的关键因素。制造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出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截止到2010年,欧美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将物流服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比例达到了65%,日本这一数据达到了68%,而我国的这一比例却为32%。我国的制造企业没有大面积的外包物流服务的原因是什么呢?制造企业作为物流服务消费者对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揽接能力是如何评价的呢? 本文对我国淮海经济区制造企业进行实证分析,站在物流服务消费者(制造企业)的角度,了解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外包服务揽接能力状况,找到第三方物流的外包服务揽接能力的不足之处。从而,作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外包服务揽接能力的参考依据。 (二)文献的述评 Lambert D.M.and Stock J.R.(1998)解释了物流外包的动因。企业越来越把主要资源用在加强核心能力上,而往往将非核心能力外包出去。另外,承接外包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正如张宏斌(2009)所说:“随着物流规模的增加,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边际成本比较低,存在着较为显著的规模经济性”。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制造企业可以将内部物流活动一体化,从而降低了外包交易成本,使得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变得容易。 根据Sandor Boyson(2009)的研究,企业除了仓储、运输、包装、订单处理等常规业务,被外包出去的物流业务还包括那些计划更集中和要求动态建模的物流职能,如库存控制、物流信息系统等。造成这些新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供应链管理的兴起而催生了相对较高水平的物流外包需求。 在选择物流外包的依据方面的研究中,Menon等(2010)认为,企业在选择物流外包时,考察的依据除了物流服务商能具备提供最低成本的能力外,还需具备以下诸多能力: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实现准时绩效的能力、保证低错误率的能力、保持高端活动有效性的能力、实现或超越承诺的能力、达到绩效及品质要求的能力、财务稳定的能力、管理创造能力等。 本文在进行研究设计时,将根据以上相关文献的整理,结合对一些制造企业访谈的资料分析,归纳出描述物流服务商能力的研究变量。 (三)模型构建与研究设计 1.先期访谈 先期访谈是本研究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作者选择了淮海经济区7家制造企业业主作为了访谈对象。访谈内容主要有企业的物流业务与外包状况,企业关注第三方物流的哪些能力等。作者对这些访谈内容进行归纳与分析,并以此作为构建理论模型与设计调查问卷的重要依据。 2.物流外包服务揽接能力模型的构建 在先期访谈资料与已有文献的整理分析基础上,基于我国制造企业视角,作者构建了描述我国第三方物流外包服务揽接能力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作者基于制造业视角,提出了对第三方物流外包服务揽接能力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包括:成本节约能力、技术处理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人力资源能力、经验与关系能力等五个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具备了这些能力,就可以为制造企业带来较高的顾客满意度,从而促使制造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给出持续的外包合同(殷国鹏等,2010)。
图1 第三方物流外包服务揽接能力模型 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揽接能力构架中,成本节约能力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运输、仓储、逆向物流、物流管理等业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占营业额的比例尽可能少的能力,具体分为运输成本节约能力、仓储成本节约能力、逆向物流成本节约能力、物流管理成本节约能力等。技术处理能力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各种物流业务活动的处理能力与技术能力,具体包括基础设施能力、服务交付能力、技术组合能力等。信息管理能力指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管理竞争力的能力,具体包括资源整合能力、流程控制能力、项目管理能力、质量保证能力等。人力资源能力是指企业的软实力,具体包括人才储备能力、人才培养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企业文化能力等。经验与关系能力是指在完成企业某项活动任务时所具有的历史经验与公关能力,具体包括工作经验,成功案例、人脉关系等。 文章运用实证调查的方法对第三方物流外包服务揽接能力模型进行研究。研究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揽接能力与制造企业对服务外包要求的差距。 3.问卷设计与调查 本研究的问卷设计与调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选取20个样本企业进行预调查,并形成最终的正式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结构包括5个一级纬度,具体是成本节约能力、技术处理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人力资源能力、经验与关系能力。每个一级纬度又分为若干二级纬度,具体分类如下: 成本节约能力:运输成本节约能力、仓储成本节约能力、逆向物流成本节约能力、物流管理成本节约能力。 技术处理能力:基础设施能力、服务交付能力、技术组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