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伙伴关系是企业关系发展的高级阶段,决定着供应链可持续发展。从理论上讲,供应链伙伴关系可以跨越企业之间传统竞争障碍,提高企业之间信息流,从而提高供应链绩效,因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建立适合自己的供应链伙伴关系,通过供应链整合各种关系、简化各种流程、提高快速响应能力来面对不确定的环境,减少风险并提高企业绩效。现有研究供应链伙伴关系与供应链绩效之间关系的文献主要是从以信任和承诺为中介变量开始研究的,这是因为信任和承诺是供应链伙伴关系的基础,是取得双方合作关系良好绩效的关键(cathal),但由于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是建立在企业规模、财务状况、双方交易次数、目标一致性、资源互补性等伙伴关系特性因素基础上的,这些因素的差异性决定了信任的程度,也决定了合作的绩效和供应链的绩效。目前,有些学者开始以供应链伙伴关系特性为变量来分析供应链合作的绩效关系,但鲜有学者研究供应链伙伴关系、伙伴特性、信任对供应链绩效影响的研究。 有鉴于此,本文以供应链伙伴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来探讨供应链伙伴关系、关系特性、关系信任、制度信任与供应链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和相互关系,以此为供应链建立和发展稳定的企业伙伴关系、提升供应链绩效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1 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1.1伙伴关系与供应链绩效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供应链伙伴关系进行了定义,比如:Vokurka认为供应链伙伴关系是供应链中独立企业为了一定目标和目的,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Rigby和Buchanan认为供应链伙伴关系是不同企业间通过专用性资产投入、共同努力达成共同的目标;Rackham、Friedman和Ruff指出,当双方同意改变个别的经营方式,相互整合,一起控制彼此共享企业体系的某个部分并共享利益,则形成伙伴关系。Lamer等则从绩效角度定义伙伴关系为企业间为减低风险、提高信任、创造优势来取得更高绩效的企业关系;Wong则认为真正的伙伴关系不但要有专用性资产投入,而且需要了解双方的需求和能力,以了解企业的不同愿景和合作程度。综上分析,笔者认为,供应链伙伴关系是指企业之间一种紧密的合作关系,双方投入专用性资产、彼此了解,以达到双方的特定目的关系。 良好的供应链伙伴关系能增进供应链绩效。企业通过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凝练自己的核心能力,重组双方的资源,通过供应链协同减少了无效的活动,最终可以减低成本、增进企业绩效,并达到共赢局面。Maloni和Benton从高度承诺、低度冲突、强力解决冲突、高度合作、高度信任和协同合作等方面分析伙伴关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认为高度合作关系可以让企业有机会精简企业活动,提升经营体质,专注企业的核心能力;同时伙伴关系可以减少经营成本,提高产品价值回报消费者(Sethuraman等)。苏勇认为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同于一般交易关系,交易关系是企业间的单点连接,这种关系是脆弱的,很容易被竞争者击破,而合作关系是指企业在物流、信息和利益分配等方面有许多实质性的合作,将业务上的多点连接在一起处理,这种关系是紧密的,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建立起成功的供应链战略联盟。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实施又带来了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的变革,进一步促进了管理创新。Ebers认为供应链内企业可以跟伙伴企业集聚相类似资源以追求经济规模,并共担风险,也可以与伙伴企业互补资源开发新市场。Wong认为供应链伙伴合作目标的一致性有助于发展伙伴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双方利益,良好的伙伴关系让双方都能获得利益,且能够对双方未来发展有着建设性作用,能为顾客带来低价、高质的产品及快捷的配送服务等。 1.2信任与供应链绩效 1.2.1信任的内涵 信任是供应链伙伴合作的基础。尽管有大量的文献对信任进行了研究,但至今未有统一的定义。有的学者从信念或信仰的角度定义,如:Schurr认为信任是一种信仰,是理解关系契约中买卖双方期望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关键构念,对伙伴的信任是可以通过对方承诺其能完成的义务;Donney和Cannon认为信任是信仰和依赖,是可以察觉的信任对象的可信性和仁慈,即信任是指合作的一方对他方的可靠性和诚实度有足够的信心。也有的学者从行为和意愿的角度来定义,强调信任的行为特征,如:Meyer等人认为,信任是指尽管一方有权利监控和控制另一方,却愿意放弃这种权力而相信另一方会自觉做出对己方有利的事情。还有学者从制度角度定义信任,如McKinght和Chervany认为制度信任是交易双方促进交易成功的主观信心在客观条件上的反映,具体到伙伴企业的制度信任就是促进双方进一步合作的、且双方共同认定的客观结构因素,因此制度信任是对客观条件的信任,而不是对个体条件的信任。Shapiro也认为制度信任比个人信任更加重要,是组织双方合作的重要条件,他认为制度信任包括安全的网络和安全的其他客观结构;Pavfou和Gefen则认为制度信任是属于主观信念,是促进双方合作成功的第三方作用机制的有效性认知。综上所述,供应链信任包括了伙伴关系信任和制度信任两个方面。 1.2.2信任维度以及对供应链绩效影响 (1)伙伴关系信任维度 在确定伙伴关系信任的维度上,不同学者提出不同的维度。Butler通过实证分析认为,信任的关键因素包括:正直、承诺履行、公平、可用性、接受能力、忠诚,等等。Ganesan认为伙伴关系信任可以分为双方能力、承诺可靠性和善意3个维度。Morgan和Hunt则从市场营销的委托代理理论出发,推出信任的维度包括:可靠性和善意等2个维度。Hart和Saunders通过对电子商务中信任的作用分析提出,信任维度最少包括未来的可预测性、双方资源能力、信息公开、合作诚意等维度。McKinght等则认为首次合作组织如何进一步深化合作时应该注意让对方了解自己的能力、释放的善意和对合作的承诺。Tractinsky认为在网络时代双方信任维度与传统维度有所不同,虚拟的网络对于双方合作更需要强调信任、正直、善意。Boersma等则认为企业合作伙伴关系首先强调的是双方能力,这是合作的最基本条件,其次是双方释放善意和给对方的承诺。Johnson和Grayson则在服务企业的合作关系分析基础上,认为不管交易双方还是合作双方关系的信任都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因素。徐学军认为学者对信任划分基本相同,尽管有的划分得比较细,但基本上都可以用3个维度概括:能力、可靠和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