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资讯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2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国物流行业需提高效率

       近日,联邦快递集团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黄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物流行业充满活力,但需要提高效率以助力可持续发展。

       当今全球经济形势瞬息万变,不断改善和优化供应链是提高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就中国来说,过去5年中,物流行业年均增长速度为14%。同期,物流行业贡献的总价值为人民币3.2万亿,占中国GDP的6.8%。然而,2011年中国物流的成本占GDP的比率却达到17.8%,显示整个物流行业的低效率。

       黄赓指出,中国的物流行业尚处在初级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前途光明,但是也充满挑战。机遇存在于学习其他市场的供应链部门的发展历程。挑战来自于反应慢和监管严厉的政府政策。

       对于政策制定者,黄赓认为,削减税费、鼓励整合分散的物流部门将有助于提高效率并增加公司的利润空间。对于中国物流企业,黄赓建议,网络投入固然重要,但仍要以服务为主,要有强而有力的标准来管理公司。“这个标准可以自己制定,也可以向西方公司学习。”在谈到联邦快递先进的物流理念时,他举例说:“公司的老员工都是手把手向新近员工传授经验,从而形成运营典范。”

       来源: 中国经济网(http://news.cqnews.net),2012.9.20

       行政阻隔造成物流效率低

       传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总裁徐水波指出, 有人说2012年是中国电子商务的绝杀之年,而物流是电商的终极战场。电商的横空出世,把物流的标准推得很高,比如京东的物流标准比欧美电子商务同行的平均标准要高很多。但实际上我国整体物流水平跟美国、欧洲相比大约还有40年以上的差距。

       中国的物流成本明显高于国际水平,社会物流的总费用占到了GDP的18%,而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一般都是在8%左右。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有行政力的重要影响。行政阻隔造成了物流效率低下,公路网络很难建成,市场乱象层出不穷,市场尚未形成合理格局。

       此外,我国自建物流的比例过高,2011年,整个公路运输费用中有1.3亿出自企业自建物流。自建物流是一个单项物流,成本显然更高。目前,我国社会化物流市场份额仅为一半左右,而在欧美国家第三方物流的应用量70%以上。可以说,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生存得并不容易。许多上游企业于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关系,常常是纯粹的价格挤压关系。而且,目前物流市场的重要特征于我国文化高度吻合,就是“关系主导”现象十分严重。所以,上游企业考量物流企业时,在目前这个阶段,关系好不好是第一位的,第二位才是运得好,第三位是价格要低。

       当然,我国物流发展的成熟度尚不理想,与第三方物流自身相对弱小也存在着关系。2008年金融危机时,国家采取了救市的措施。这一次,国家干预较少,物流企业在经济形式惨淡、集中度较低的情况下,抗风险的能力很弱。而业内预测的“整合”趋势似乎也表现得并不明显,一些发展得较好的企业比如顺丰、德邦等,尽管也在快速扩张,但并没有走整合之路。

       整合的难题在于我国企业之间非常明显的相互戒备的心理。这是件很遗憾的事。毕竟,单个企业如无力构建全国性业务网络,可以与合作伙伴一起建网,并共同约定服务标准,收费标准。但目前选择这样做的企业很少,都怕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徐水波认为,总体上这个行业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毕竟我国的制造业、物流业在全球范围内相对比较发达,而物流业却落后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三四十年。因此,如果能在物流业有所为,很可能就意味着在改变整个行业。

       来源:《物流时代》(京),2012.8

       中国冷链物流和装备行业面临外资挑战

       中国冷链物流市场潜力巨大,是新兴的朝阳产业。也正因为此,近几年吸引了许多外资冷链企业涌入中国市场。例如,冷链物流方面,有夏晖物流、雅玛多这样的先行者;冷库方面也有普菲斯、太古、普洛斯这样的排头兵;而在设备方面以英格索兰、开利、NEC等公司为代表的科技领域大鳄更是不在少数。 这些企业的进入对尚未成熟的中国冷链市场的确造成了一定影响,有数据显示,国内车载冷机市场,70%以上的份额均被开利和冷王等知名品牌所占有,只有不足30%的市场份额被上百家国内冷链设备企业填补。

       当前,不仅是冷链装备市场存在中外冷链企业竞争的局面,在冷链运输、冷库运营等方面同样不乏这样的例子。日益激烈的中外冷链企业竞争,使得那些实力弱小的民营冷链企业生存颇为艰难。对此,也有人不禁感叹,如此下去民营冷链企业的大旗还能扛多久?不过,相较于国内冷链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客户竞争,中外冷链企业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竞争、装备的竞争以及服务方面的竞争。可以看到,国外冷链企业无论是在冷链装备的技术含量,或是冷链运输方案的全面性,的确要高出一个层次。有市场就有竞争,随着国内冷链市场的不断成熟与开放,相信竞争还会升级,因此关键是要正确看待竞示,竞争能够促进一个行业更快地发展,从这一角度来看竞争是件好事。

       专家指出,不管是外资、国有还是民营企业,在冷链市场都有各自的资源优势和市场地位,不一定非要直接交锋或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中国的冷链市场足够大,而且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法规政策的加强,也创造了一些新的冷链细分市场,只要企业定位准确,完全可以共存甚至实现共赢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