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后,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于支撑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的预测和研究。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共性技术的研发,特别是在2006年,在我国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合计10次提到(产业)“共性”技术,凸显了产业共性技术在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中的核心作用。但对于共性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造行业中,而对服务业共性技术未有足够的重视。作为列入了产业振兴规划之中的唯一服务产业的物流产业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然而物流业技术的落后是其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因此,对于物流产业的技术发展,尤其是对其共性技术研究,这对于整个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和提升非常关键。 1 物流产业共性技术定义 1.1 物流产业共性技术的内涵 物流业共性技术是指该技术与其他技术组合能广泛应用于一定范围和领域的物流企业,能对物流业一个领域或多个领域的技术进步产生深度影响的技术[1],是建立在物流科学基础与物流基础技术平台之上的,具有产业属性的技术,是物流技术产品商业化的前技术基础,是不同物流企业专有技术的共同技术平台。 1.2 物流产业共性技术的特征 1.2.1 开放性 开放性指,共性技术在物流行业内可以被普遍采用。能够与基础技术形成技术基础,为物流领域内各个研发机构的关键技术、主导技术、实用技术的后续开发提供支撑。 1.2.2 适用性 在物流的不同领域内、不同地域范围中该技术可以直接或经过略微改造以及与相关技术组装集成后就可以使用。 1.2.3 阶段性 物流业共性技术是在科学和基础技术研究的成果下,对基础研究成果的应用。同时,它又支撑着物流专有技术的研发,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环节,在物流业技术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2.4 外部性 物流产业共性技术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技术,不具有竞争性,虽然借助一定的制度安排可以使其具备一定的排他性,但共性技术主要就是可以共同使用,因此其有很强的外部性。 2 物流产业技术结构 2.1 物流产业技术结构分析 制造产业的产业技术链结构可以描述为由于产品之间存在上下游的链接关系,因此物化于上下游产品中的各技术依据各产品的衔接关系形成了一种技术链[2]。而物流产业是以横向关联为主,一次物流活动的顺利完成往往需要几个行业部门共同配合,技术的链接不存在典型的上下游关系,而是以各类单项技术相互集成组装,形成各类技术系统,最后以多个技术系统的综合体在物流产业中发挥作用(图1)。
图1 物流产业技术链结构 阶段性是共性技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物流产业共性技术的结构分析,必须借助于一个能反应物流技术发育阶段特征的技术分析体系。但是物流技术的发育阶段特征因研发手段的不同有所差别。所以,基于对物流共性技术分析的目的,必须将物流技术结构按照研发手段来进行分类。 2.2 物流业技术结构框架 根据物流技术的不同研发手段,可以分为物流标准化、物流方法论、物流机械工程、集装与包装技术、物流信息技术这5大部分。如图2所示。
图2 物流业技术结构框架 3 物流产业共性技术结构 3.1 分析方法 产业共性技术具有通用性、开放性、阶段性和外部性4个特征,并且大部分技术这4个特征是互相联系的。如果把它们作为不同的变量,阶段性作为主导性的自变量因素。随着技术经过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试验开发的发育过程,技术发育阶段不断向后延伸,技术的开放性、通用性和开放性和外部性逐渐增多。物流技术开放性、通用性、阶段性和外部性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将技术的发展阶段设为变量X,把技术的开放性、通用性、外部性综合起来作为Y,得到技术发育S型曲线J。
图3 物流技术发展阶段与其开放性、通用性和外部性的关系 曲线J是一条连续曲线,其函数可以表示为: Y=F(X) 其中Y表示技术开放性、通用性、独占的机会等综合加权平均数。在曲线的两个拐点处存在虚线A和虚线B。在虚线B以下的
区,技术发育仍然处在基础阶段,科研产出主要是知识,可以在社会中经过知识服务体系实现共享。在虚线B以上、A以下的
区,产出技术开始具备共性属性,应用领域和用户数量增加,但是产生的成果还缺乏竞争性,还很难实现独占,在虚线A以上的
区,技术独占性增强,技术出现专有特征。由于不同种类的物流技术发育过程不同,所以其拐点所处位置不同[3]。因此,要确定物流共性技术的结构,只能根据不同的技术类型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