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1]。它既是一个社会内政治取向和社会模式的学习、融合、传播、继承的过程,也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内部传播政治文化的过程。它在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个体社会成员来说,政治社会化就是个体逐步学会社会或群体成员所具备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及政治行为的过程。如果个体不能够顺利地完成这个过程,他就会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不适应现象,出现不健康心理。对于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来说,如果人们对它不信任,不支持甚至厌恶、反对,它就失去了权威性,人们就会产生政治不服从行为,从而使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中[2]。政治社会化过程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它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其中,青少年阶段是整个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时期[3],这个时期所接受的政治理念、形成的政治态度将对其以后的政治信念和政治行为、乃至整个人生发生重要影响。 在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各类途径当中,媒体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国内外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研究者普遍认为,传统的大众媒体能通过大规模报道和强化宣传,在引导社会政治心理和形成共同的政治意识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但由于其从上到下的信息灌输倾向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和政治冷漠[4];新兴的第一代网络媒体以其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扩大了政治信息的传播渠道,但对主流政治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造成了冲击[5]。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又出现了一种基于网络技术的全新媒体形式——社交媒体。这种媒体以微博、社交网站和即时通讯工具(如QQ、MSN)等为代表,是互联网上的第二代媒介,它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和很高的参与度。社交媒体较少自上而下的控制,属于用户自己生产内容的媒体,其生产者就是消费者,人人均可自由制作、表达和出版。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已达5.13亿,其中10-29岁的青少年网民占56.5%,并且近半数网民在使用微博和社交网站[6]。毫无疑问,这种媒体和以往出现的所有媒体一样,都会对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产生重要影响,那么微博和社交网站等对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究竟有何影响?对此,目前尚无专门研究。本文即是以此作为研究内容,运用深度访谈和案例分析的质化研究方法,展开探讨。 二、案例:学生微博自荐参选事件 从2011年5月开始,微博上相继出现了公民个人独立参加人大代表选举的新事。在五岳散人、李承鹏、梁树新、夏商等微博名人纷纷在各自城市宣布参选之后,北京、天津、广州、深圳、珠海、武汉还涌现出了大学生和高中生身份的独立候选人,他们不约而同地通过微博发声,表示将在所在城市人大换届选举中,参选区级人大代表。 2011年5月,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学生蒋凯开通微博,在网上宣布参选基层人大代表。他将初步的参选纲领通过挂号信发给了长兴县人大常委会。蒋凯称这样做主要是基于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这场政治大事中来,想通过参选人大代表这个举动来唤醒更多人的公民权利意识。他说:“真正的人大代表应当汇聚民意,汇集民智,要有充分的公共代表性”[7]。 5月30日,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专业学生黄辉善在自己的微博上宣布参加人大代表选举之后,很快获得了89名推荐人的支持。8月初,他走访学生宿舍和广药、华师的教学区,通过实地考察搜集选区内各方面的民生问题和意见,整理成稿发放到网络上。黄辉善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选举和人大代表。在未能成为正式候选人之后,他以另选他人的形式继续参选。黄辉善最终在华南师大选区中得了230票[8]。 6月初,广东商学院大三学生胡文浩在新浪微博上宣布竞选珠海香洲区人大代表,并在网上公布了个人信息以及财产状况等资料,引发网友热议。对于参选目的,他在微博上表示:“我毫不掩饰自己参选的全部目的,即深入选民,让他们相信自己的一票将能改变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9]。 6月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学生叶瑞立,在微博上宣布以“联合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方式参选广州市白云区人大代表,希望为广大同学争取权利。在宣布参选后,他征集了1000个签名,上交了“联名推荐表”,印制了宣传单、海报和关于人大代表选举的书面材料。在9月8日的投票日,未能成为正式候选人的叶瑞立仍然得到了805票。在北京市基层人大选举期间,叶瑞立还每天留意各选区的最新动态,并且协助他们在网上“奔走呼号”。北京化工大学的李昊辰在10月16日晚上宣布要参选该校的人大代表,不到一个小时,叶瑞立便转发了该微博,并大赞“很好!选个同学做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的张诗羽因参选而使其微博被屏蔽,他又联合其他朋友,帮她转发参选的最新情况[10]。 深圳高级中学学生刘若曦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宣布参选时尚未满18岁。他称这是他的理想,是送给自己即将到来的18岁的礼物。面对记者的采访,刘若曦称作出这个决定,并非心血来潮,事前征询过父母的意见,还去图书馆了解有关选举的法律知识及参选程序。他说:“我只是想唤醒大家的权利意识、投票意识,用好你手中的选票,不一定是要投给我,可以投给你心仪的代表”。对于未来,刘若曦表示,如果当选,作为学生代表,他会对教育改革、市政管理等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