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与青少年爱情观的表达

——以2003年至2011年的流行歌曲为例

作 者:

作者简介:
董金娜(1986-),女,河北唐山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文艺美学研究(湖南 湘潭 411201)。

原文出处: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内容提要:

本文选取2003年至2010年8年间Music Radio中国TOP排行榜113首内地年度金曲的歌词文本,分为失恋、热恋、暗恋三个类型进行考察。发现新世纪流行歌曲传达的爱情观仍是以男女两性相恋为主要诉求,其基本的价值取向仍然是对爱情的执著、专一和坚持。这些歌曲还表明,青少年希望在感情生活中具有更大的主动性、更强的自我意识。当然,其中也存在着一些挑战社会道德底线的歌曲。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2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2)07-0019-03

       中西方学者通过研究都发现,流行音乐的主要类型是爱情歌曲。青少年是流行音乐主要的聆听者,据调查显示,83.5%的青少年喜欢流行音乐[1]。因此,从流行歌曲来窥见青少年爱情观念的表达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试以2003年至2010年的中国流行歌曲为例,通过对其中的爱情观念表达进行分析,来把握青少年的情感状况,丰富流行音乐的受众研究。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

       流行歌曲与青少年爱情观的表达存在联系,虽然是一个众人皆知的事实,但是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并不发达。这方面取得研究成果最多的是美国学者和我国台湾学者萧苹、苏振升对此进行了总结。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Carey的研究突破到歌曲背后的深刻意涵。他发现,在1966年爱情歌曲中出现较多新的价值观,包括:性与爱无关、积极寻找爱情、合则聚不合则散、不要求永恒、主动追求爱情而非被动等待爱情等。后来Cole的研究则发现了四种新价值观:(1)爱情操之在我;(2)爱情的主控权在女性手上;(3)浪漫爱(romance)的主题多于身体欲望(physical desire)的主题;(4)对浪漫爱情持正面态度。 Edwards研究20世纪80年代的歌曲发现,爱情与性仍是美国流行音乐的重要主题,而且爱情歌曲中的悲观成分居多,在爱情中的性别角色则是男性较易成为诱导者及牺牲者的角色,而女性则为拒绝与照顾的角色。对于美国学者的研究,萧苹、苏振升总结道:“他们的研究共横跨了40年的美国流行音乐史,为美国主流的流行音乐内容描绘了相当清晰的轮廓。”[2]

       同时,他们还总结了台湾的研究状况:方巧如研究了70年代的国语摇滚乐团。她发现在描述爱情的歌曲中,台湾摇滚乐团主要以阐述男女之间的爱情受到波折为主,而男性通常是“言者”的角色,女性则以四种特质呈现:(1)与男性对立的“他者”;(2)温柔婉约体谅他人;(3)负心的美丽女子;(4)在水一方的客体。内地乐团则多将女性描述为男人的痛苦根源,而男主角多趋向沮丧、受挫折的角色。柯永辉分析了1993年和1994年15首流行歌曲,他发现流行音乐中的女性角色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是男性欲望下的“性对象”;其次是作为抚慰、支持、等待男性的“无我”女性;最后一种则是限於感情、感性范畴的“自主”女性。而这三类女性角色在流行音乐歌词中相互交错重叠,而且都不脱离以男性利益为依归的父权意识形态框架。曾慧佳更是探讨了40年代至90年代国语流行音乐歌词内容所隐含的价值观。在爱情的价值观方面,她发现,女性在流行歌曲中大多属于等待的被动角色,并且被描绘成柔顺、附和的形象,历经五十多年而少有改变[2]。

       内地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相对而言则显得更为薄弱。由于当代流行歌曲本身就起步较晚,一直以来还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所以对它的研究整体上就显不足。就本议题而言,研究的真正起步应该算2002年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社特别策划的“流行音乐(歌曲)与青少年成长”的专题访谈。在刊发的一组文章中,有的记录青少年欣赏流行歌曲的真实感受,有的结合个案调查流行歌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显示出各界对此的日益关注。其中,沈汝发在《且行且歌:“流行音乐与青少年成长”研究》一文中指出:“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往往需要激情的表达和柔情的倾诉。而流行音乐多以爱情为主题,使他们在流行音乐中获得一种与沉甸甸的生活截然相反的轻松和宣泄后的释然。”[1]从正面肯定了流行歌曲在青少年爱情表达方面的作用。其后,只是在申玉的硕士学位论文《流行歌曲与青少年价值观交互影响的多视角研究》,以及李庆玲、王蕾、赵耀等的论文《流行音乐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应注意的问题》等几篇零散的论文,对流行歌曲与青少年爱情观表达的问题有所涉及。可以说,对于本议题的研究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从发表的成果看,一般多为实证式的社会学分析,而较少就流行歌曲的深刻意涵进行论述。有鉴于此,拟以2003年为起点,选择近十年间的流行歌曲进行分析,以揭示其中蕴含的青少年爱情观内涵。

       二 爱情歌曲文本分析

       针对内地流行音乐的歌词文本进行分析,其中所需的歌曲来源于Music Radio中国TOP排行榜的内地金曲。选择Music Radio的原因是:“Music Radio中国TOP排行榜”凭借着机制良好的评选办法,成功地在华语流行乐坛树立起权威的旗手形象,成为全国广播一档听众参与、歌手加盟、乐评人认可的旗舰栏目。每年4月举行的中国TOP排行榜颁奖晚会,是中国唯一由中央级媒体举办的年度权威音乐颁奖晚会,奖项更是获中宣部批准的国家级奖项”[3]。在时间范围上,本文选择2003至2010年的大陆流行音乐爱情歌曲作为分析文本,首先是因为本人有意将本文的研究作为2002年“流行音乐(歌曲)与青少年成长”研究的延续;其次是试图考察新世纪以来流行歌曲中传达的爱情观念是否出现了新变化。

       2003至2010年“Music Radio中国TOP排行榜”上榜歌曲共有113首内地年度金曲,其中与爱情有关的内地年度金曲有64首,约占到总数的56.64%。由于涉及爱情题材的音乐作品内容相当广泛,按照表现的恋爱状态,大体上把爱情歌曲分为以下几类:失恋类型、热恋类型、暗恋类型。

相关文章: